2018年08月24日09:24 來源:中原網
中原網訊(記者 孫慶輝 高新時報 方寶嶺文/圖)昨日,剛剛參加過央視《回聲嘹亮》節目的高新區石佛村剪紙藝人黃建軍宣布:他耗時16年嘔心力作、長460米的剪紙版四大名著完工。黃建軍準備為這部“大部頭”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推向世界。
8月16日,黃建軍攜長幅剪紙作品《紅樓夢》,亮相央視節目《回聲嘹亮》,與主持人李思思、87版《紅樓夢》主創人員歐陽奮強等同臺暢聊。
走進高新區石佛村黃建軍的兩層民居房,一幅幅山水畫和書法作品、一張工作臺、一摞摞手稿、一把用木棍和手術刀片自制的刻刀、一支畫筆,構成了他現在生活的全部。
“這是《水滸傳》剪紙的最后一張,一百單八將就剩下這些人了。”黃建軍俯下身子,雙手輕輕地從一摞剪紙中抽出最上面的一張,小心翼翼地鋪在工作臺上,饒有興趣地講述起畫面里的故事。從2003年到2018年,16年夜以繼日,全套共585頁,長460米,剪紙版四大名著正式完工,單創作過程中用壞的手術刀片就有上千片。
黃建軍從事剪紙創作已有30余年。20世紀80年代初,正在上初一的黃建軍在班主任黃子英老師的帶領下到當時的郊區教育局看美術展。一到展廳,他就被兩只小鳥正在吃米的剪紙深深地吸引了,從此對剪紙的喜愛之情就一發不可收。
2003年,黃建軍說自己有了個想法,就是把《西游記》等古典名著中經典的人與事用剪紙這一形式表現出來,每幅剪紙再配以八句七言詩句,讓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時間內通讀四大名著。
今朝終于完成,心愿得以了結。
接下來,黃建軍準備把這些作品整理出來,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攝影師王震的鏡頭下,舌戰群儒里的諸葛亮雖然下了戰書,但戴著防毒面具的群儒們卻似乎不想用自己的性命去應戰。王震:“我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防毒面具一個360多,我們資金有限,就只買了一個,所有演員輪著戴。
9月26日的文章中,秦春華從旅途中給女兒講三國中“蔣干中計”的故事談起,認為“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應該過早接觸這些內容”。“小孩子讀‘四大名著’,就是看情節、看熱鬧,即使里面有些負面情節也體會不到;長大一些再讀的時候,才有了關于歷史背景的深層次思考。
9月26日,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文稱,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可能,不少人不太認同他的觀點,但只限于私下議論。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卻站出來公開叫板秦春華,他認為四大名著孩子可以讀,相較于四大名著中的負面內容,現實中的低俗更甚。
高澤林看到秦春華的那篇文章時,“第一感覺是他是站在一個家長的立場上寫的,觀點有可辯駁之處。說到孩子讀四大名著的話題,高澤林指出,他并不贊成秦春華老師“四大名著或并不適合孩子閱讀”的觀點,而是以他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八九歲的小孩子是可以讀四大名著的。
回到中國的“四大名著”,它們能成為“經典”并非幸致。這些小說,較之枯燥的四書五經,更貼近兒童的生命,并給予他們以持久的滋養。歷史證明,柏拉圖多慮了,世界因為詩歌的存在產生了璀璨的文明;而人類的所有罪惡中,因詩歌而起的畢竟在少數。
人們看來,孩子的世界應該是陽光、快樂的,孩子接觸到的讀物也應該是陽光、快樂的。而《水滸傳》滿是打家劫舍,《三國演義》中充斥了陰謀詭計,《西游記》里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紅樓夢》大講“色空幻滅”,“四大名著”可能還真不適合兒童閱讀。
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 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日前,南京大學教授潘知常在《水滸傳》主題論壇會上表示:如果重評“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很可能被踢出局,《金瓶梅》則應該入選。針對“四大名著”的討論,或許可以讓人們產生重讀名著的欲望,了解名著的標準,認識名著的價值,進而意識到:我們不能對文學太輕薄。
關于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此文頗有新意和見地,尤其開篇的對比評述,言簡意賅,思之有理。
被外國人“玩”壞,唐僧觀音激吻
這個寒假里,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后寫一萬字的讀后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