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欣)9月26日,全省公證改革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鄭州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我省加快推進公證體制改革,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要求,全省行政體制公證機構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改為事業體制,健全完善事業體制公證機構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機制,穩步推進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公證法律服務。
公證和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移民、留學、收養、遺囑繼承等日常行為大都離不開公證。目前,我省現有公證機構178家,其中行政體制公證機構67家。根據改革方案,行政體制公證機構改為事業體制時,所需事業編制,由各地根據公證機構設置情況和公證業務發展實際需要,在當地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
會議要求,全省行政體制公證機構在今年11月底前要全部改為事業體制,改制后的公證機構要堅持公益性、非贏利性事業法人屬性。在改制過程中,要妥善安置相關人員。具有公務員身份(含參公人員)的公證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改革中選擇留在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由同級司法行政機關予以安置并保留其公務員身份及相關待遇;選擇留在改制后公證機構工作的,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和工資制度,不保留公務員身份。為保證改制后公證機構達到法定執業人數,各地可酌情設立2-3年的改制過渡期,由司法行政機關指派本部門具有公證員執業資格的在編人員,到改制后的公證機構擔任公證員,過渡期內被指派人員原身份及人事關系維持不變。過渡期滿或公證機構達到法定執業人數后,被指派人員不再留任,全部回原司法行政機關工作。
公證體制改革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據悉,為保證改革按時保質完成,省司法廳強化督查問責,建立了公證改革進展督察機制,要求各地每15天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對于進展緩慢和落后的地方,將加強督查和協調力度。對于改革推進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將向當地黨委、政府發出督辦函,并派專人督促問效。
11月28日,曙光社區,69歲的羅娭毑站在自家客廳里,這套房子被她的大兒子抵押給了別人。羅娭毑說,公證處的公證現在已經撤銷,她希望通過打官司,確認對房產所有權的份額,同時希望法院能確認第三人鄭某的抵押權無效。
據悉,一天6000個預約號,全部辦理完畢。
2015年1月5日,廣東深圳,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市民排長隊為未上牌的新購汽車辦理公證手續,證明自己買的汽車是在深圳限牌政策前購買的,通過公證的,深圳公證處會在1月26日前出具公證書。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自今年1月開通試運行以來,截至8月底,已存有一百零四萬兩千多條公證遺囑數據,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公證遺囑信息庫。目前,上海、江蘇等地已經實現公證遺囑等信息與當地房地產登記、金融、稅務、工商等機構之間的資源共享。
記者從中國公證協會獲悉,2014年將加強公證執業規范化建設,出臺民間借貸、房屋拆遷等公證事項的制度規范。丁露說:“公證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規范缺位,行業規范沒有在所有業務中全覆蓋,特別在新的領域中,想要防范風險、取信于民,要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