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河南打擊電信網絡詐騙8個月止付5.89億 騙子玩出7種新花樣

                2017年09月08日06:44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5034

                  □記者邵可強

                  核心提示▏“招網上兼職,有手機就可以做的好兼職,空余時間生活工作兩不誤!日賺300元~500元!”看到這樣的“高薪”兼職,你相信后就上當了,這其實是電信網絡詐騙的套路。

                  9月7日,省公安廳對外通報類似的3起典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省電信網絡詐騙共發案3.28萬起,警方共止付資金5.89億元。當前我省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又有新花樣。

                  案例

                  3起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

                  平頂山

                  兼職刷單員被騙10800元

                  今年2月10日上午,平頂山市民李某檢在QQ上收到一條陌生人信息,對方稱招聘兼職刷單員,可返還本金和高額傭金。李某檢按照指定的步驟刷了第一單共120元。為了獲取李某檢信任,嫌疑人在他完成第一單后返還了126元。

                  次日,李某檢再次接到對方發送的刷單任務。李某檢按照指令,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向對方提供的賬戶支付10800元,支付成功后嫌疑人以未完成任務為由,要求李某檢繼續做任務向其付款。

                  李某檢意識到自己被騙后,謊稱自己沒錢需借對方的錢進行流轉才能繼續執行任務。于是,對方通過銀行卡轉賬的方式返還給他2000元。隨后,李某檢報警。

                  平頂山警方通過嫌疑人轉賬使用的銀行卡,輾轉數地,成功摧毀該詐騙團伙,搗毀詐騙窩點一處,抓獲嫌疑人14人,凍結涉案資金150余萬元,查獲贓款7萬余元。

                  鶴壁

                  30多人淘寶刷信譽被詐騙

                  2016年11月17日和12月12日,鶴壁市淇濱區居民王某和王某翔報案稱,他們在互聯網上被人以淘寶刷信譽為由分別詐騙27000元和7000元。

                  鶴壁市公安局通過警情梳理發現,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該市共接到30余起“刷單”詐騙案警情,受害人損失累計達20余萬元。

                  這些被騙的經歷很相似:受害人上網時收到QQ或旺旺好友發來的幫網店刷信譽的兼職虛假消息,承諾購買指定物品后,返還本金與一定比例的傭金,受害人打款到指定的支付寶或者銀行卡賬戶后,對方不再返款并將受害人拉黑。

                  今年初,鶴壁警方打掉這個涉及跨省犯罪團伙,抓獲嫌疑人54名,凍結涉案資金734萬。

                  商丘

                  QQ好友“出事故”騙7000元

                  2016年11月27日,商丘市梁園區張閣鎮居民陳某豪在家中用手機登錄QQ上網聊天時,收到好友周某杰的求助信息,稱自己和朋友在外發生了交通事故,急需用錢。

                  信息中,對方準確說出了陳某豪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這讓陳某豪深信不疑。按照對方要求,陳某豪通過支付寶轉了7000元過去,幫朋友解難。

                  事后,陳某豪打電話向朋友核實,卻被告知,周某杰的QQ號已被盜多日。

                  商丘警方根據嫌疑人QQ和轉賬的支付寶信息,今年2月10日晚在海南將兩名嫌疑人抓獲。據交代,他們加入多個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QQ群,該群明碼標價銷售包含公民信息的數據包,每個數據包都有上千條公民信息,付款方式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詐騙分子通過購買這些公民信息從而進行詐騙。經過偵查,警方發現這些公民個人信息是被“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竊取。

                  最終,商丘警方輾轉陜西、海南、北京、江西、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62人,查獲公民身份信息5000余萬條,破獲詐騙案件600余起,涉案金額500余萬元。

                  梳理

                  認清電信詐騙升級7種新花樣

                  “騙子也在與時俱進,電信詐騙的7種新花樣要認清,避免上當受騙。”河南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我省虛假信息詐騙犯罪總體形勢呈現出以下特點:發案總量下降,電話類詐騙下降,網絡類詐騙上升明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智能,手法變化加快;作案環節增多、分工更細,犯罪緊跟電信、金融業、信息網絡的升級而升級。

                  1

                  作案手段變化加快

                  漯河市發生一起案件,詐騙分子以販槍為名,PS槍支圖片讓受騙人選購,先騙取定金,隨后PS物流單騙取余款,再冒充快遞收取保密費,實施連環詐騙。

                  2

                  詐騙手段不斷升級

                  詐騙分子借助各個行業存在的漏洞和掌握的大量個人信息,實施詐騙。焦作市發生的一起盜刷銀行卡案,詐騙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對代扣業務審核不嚴的漏洞,以受騙人名義授權,將受騙人500萬元全部盜刷。

                  3

                  境內詐騙窩點向境外轉移

                  三門峽、商丘兩地公安機關4月初赴緬甸佤邦打掉的9個兼職刷信譽及小額貸款詐騙窩點,均為大陸系人員設置的詐騙窩點。我省赴柬埔寨帶回的14名詐騙分子中,有3名是臺灣籍,8名是福建籍,3名河南籍。

                  4

                  詐騙話術腳本不斷更新完善

                  我省已破的案件中,70%有成形的話術腳本,一些詐騙團伙不斷進行總結,由“業績”最高者傳授經驗,不斷更新完善話術腳本,緊跟社會熱點和金融、網絡等產品升級。日前我省警方打掉的一推銷收藏品詐騙團伙,就推出所謂的“一帶一路”紀念幣、郵冊等實施詐騙。

                  5

                  贓款轉移借助第三方支付

                  今年1至8月已發的案件中,詐騙分子要求受騙人通過第三方支付轉款的占55.19%,使用網銀或手機銀行轉款的占20.09%,現金存款的占11.91%,詐騙分子與境內外洗錢團伙的交織也更加緊密。

                  6

                  作案工具不斷更新

                  電話及短信詐騙逐漸減少,網絡詐騙不斷增多,詐騙網站靈活多變、花樣百出。

                  7

                  臺灣籍詐騙嫌疑人開始在大陸取款

                  今年5月份,我省駐馬店市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案,在廣東省中山市成功抓獲4名臺灣籍取款人,繳獲涉案銀行卡128張,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案件200余起。經審訊,4名犯罪嫌疑人受雇于一名臺灣人,為多個詐騙犯罪團伙取款,僅今年4月以來在大陸已取現800余萬元。

                  數據

                  打擊電信詐騙,8個月止付5.89億元

                  2015年12月1日,我省成立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該中心由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通信運營商共同組成,建立報警人、接警員、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民警三方通話、快速接警受理、止付挽損、攔截封停詐騙電話的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止付凍結涉案賬戶,第一時間封堵關停詐騙電話。

                  據統計,今年1月~8月,全省電信網絡詐騙共發案3.28萬起,涉案金額4.8億元。河南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8466名,通過反詐平臺凍結資金4.07億元,通過辦案線下凍結資金1.82億元。

                  防詐騙·四要四不要

                  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負責人劉彥東提醒,守住下列安全底線,就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計可施。

                  “四要”:

                  1.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

                  2.手機和電腦要安裝安全軟件;

                  3.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保護,提高賬戶安全等級;

                  4.網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四不要”:

                  1.不要隨意連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導致支付賬號密碼被盜;

                  2.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

                  3.不要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錄密碼設為同一個;

                  4.不要將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里。

                  詐騙新花樣·舉例

                  PS圖片讓你選購,先騙定金,隨后PS物流單騙取余款,再冒充快遞收取保密費。

                  利用第三方支付對代扣業務審核不嚴的漏洞,以受騙人名義授權,盜刷銀行卡。

                  推出所謂的“一帶一路”紀念幣、郵冊等實施詐騙。

                文章關鍵詞:電信網絡;虛假信息詐騙;詐騙分子;支付寶;詐騙團伙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公安部:去年以來抓獲電信網絡犯罪嫌疑人8.8萬余名

                  近年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愈演愈烈,不僅嚴重侵害了群眾財產安全,也引發了像山東“徐玉玉”案這樣的生命悲劇,近日公安部也披露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犯罪專項行動的相關情況。工信部嚴格實行實名制,建設使用全國詐騙電話防范攔截系統,共處置涉嫌詐騙電話號碼1184萬個。

                • 三年千余名電信詐騙犯被江蘇法院判刑,三成案件主犯是臺灣人

                  (原標題:三年千余名電信詐騙犯被江蘇法院判刑,三成案件主犯是臺灣人)   2014年,中國臺灣地區居民蔡某等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設立詐騙窩點實施電信詐騙活動。據江蘇高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繼業介紹,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全省法院共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審案件627件,生效判決人數1461人,涉案金額2.7億余元,挽回經濟損失近8000余萬元。

                • 三部門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標準,統一執法尺度。

                • 三部門打擊電信詐騙:提供詐騙“劇本”以共犯論處

                  詐騙老年人、在校學生等將從重處罰;詐騙財物價值3000元以上可判刑,超50萬元最高判無期;發布的詐騙信息網頁瀏覽量超5000次,可判3-10年;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 電信詐騙致他人身亡或精神失常 將從重處罰

                  該《意見》明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達到相應數額標準,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從重處罰。

                • 銀監會部署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近年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問題日益突出。為貫徹國務院的決定,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做好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打擊治理工作,銀監會近日印發《關于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對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梳理完善業務流程,提升內控水平,切實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不斷強化行業自律,嚴格落實社會責任。

                • 騙子冒充公檢法深藏國外被抓 鶴壁警方收網共抓獲105名嫌疑人

                  案發后,該市公安局立即啟動合成作戰機制,通過對涉案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最終確定案件系同一伙嫌疑人所為,犯罪窩點位于柬埔寨金邊。

                • 143名嫌犯從印尼被押解回國 兩百余起詐騙案告破

                  8月3日,隨著兩架中國民航包機分別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和四川成都雙流機場,143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中國公安機關從印度尼西亞押解回國,涉及國內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余起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成功告破,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壓嚴打態勢,不斷加強國際執法合作,堅決把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 為什么中國人老遇上電信詐騙?這份調查或揭露真相

                  在通信階段,詐騙團伙為博取受騙者信任,時常以一些較為私密的個人信息作為籌碼,這也是所謂的“精準詐騙”。

                • 唐河法院召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受到社會和百姓的關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不僅給公民的日常生活帶來煩擾,侵犯了公民的財產安全,而且還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公信力和有關單位的聲譽,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