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期間,20余個熱門城市紛紛出臺政策收緊樓市,市場成交情況受到一定影響。不過,好在此前多數房企已抓住了行情,銷售目標基本完成或已經勝利在握。
盡管如此,10月份,依然有不少房企大力促進銷售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增長,銷售排名的競爭依然十分激烈。
在銷售金額各個門檻上,今年1-10月均超過去年全年的入榜門檻,特別是排名前十的門檻較2015年全年提高了181億,顯示出龍頭房企強勁的銷售勢頭;在銷售面積各個門檻上,今年1-10月接近或超過去年的入榜門檻。
先看一下榜單,其中河南本土房企有三家入圍,分別是建業地產、正商地產、鑫苑中國。而三家房企也都是榜單中的常客,多年入榜。而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金額、面積榜單中,三家房企的排名也都有所提高。
猛犸君梳理發現,在銷售金額的流動金額方面,正商地產以194.2億元,排名百名房企榜中的64位;建業地產則以164.2億元,排名75位,鑫苑中國緊隨其后,以155.2億元排名76位。
在銷售金額權益金額方面,正商地產194.2億元排名56位,鑫苑中國以155.2億元,排名71位,建業地產以113.7億元排名94位。
除此之外,銷售面積方面三家河南本土地產都有不俗的成績,全部進入前60名,而正商地產更是進入百強房企的前40位。
2016年前三季度,正商地產以216.9萬平米的銷售面積排名榜單的第37位;建業地產以211.8萬平米的銷售成績排名排名42位;鑫苑中國則以155.1萬平米銷售面積,排名59位。
從前10月房企的銷售表現來看,預計全年實現1000億規模的房企有望達10-12家,2000億規模的房企有望2-3家,3000億有可能會出現3家。其中1000億房企中,除了已經實現1000億的恒大、萬科、碧桂園、綠地、保利、中海6家企業以外,華夏、融創、萬達、綠城也是可跨進1000億門檻,四家房企均已實現800億以上的銷售額。
恒大、萬科成為歷來首次突破3000億大關的房企,兩家房企單月銷售一直都很迅猛。如恒大自7月突破單月400億銷售額以來,之后8月、9月均保持400億以上的銷售額,截止目前已經超額完成全年3000億的銷售目標。另外,碧桂園今年以來銷售增長也十分強勁,不排除在年前也有突破3000億的可能。
三季度以來,政策風向突變,熱點城市陸續啟動“限購”“限貸“政策,以防市場過熱。限購令的“回歸“直接削減了需求基數,限貸升級則加大購房成本。
有業內人士認為,四季度成交量下滑已成定局,尤其是和去年四季度相比,下滑不可避免。成交量下滑同時,房價的“瘋漲”也會戛然而止,雖然短期內整體價格不會出現“雪崩式”下滑。
有業內人士稱,從成交數據上看,今年前10個月房企銷售數據樂觀,調控出臺后的10月份也不差,而這將影響調控后房價的下調時間和空間。
有業內人士稱,從成交數據上看,今年前10個月房企銷售數據樂觀,調控出臺后的10月份也不差,而這將影響調控后房價的下調時間和空間。
風風火火的房地產業成為了近半年來中國最為關注的行業,不過折騰得這么熱鬧,最終的數據結果卻是房企利潤率不斷下滑。截至11月2日,根據機構對132家上市房企三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平均利潤率跌至7.8%,再創新低。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輪市場調整期的到來都將有一批房企退出房地產市場,為了能夠使企業平穩度過市場“寒冬”,重組、轉型比比皆是。
截至10月18日,30家房企公布了前9月銷售數據,銷售額達到1.8萬億元,同比上漲幅度達到76.3%,刷新歷史最高水平。
市物價局自9月21日開始,對商品房銷售市場開展了專項檢查,此次該局共檢查140余家樓盤,涉及近百家房地產開發商,13家房地產開發商因為未按規定明碼標價、涉嫌價格欺詐,擬被處以946.4萬元的罰款。
截至6月底,135家上市房企存貨總計接近3.38萬億元,而去年同期這135家房企的存貨總計約為2.88萬億元,攀升了4933億元,同比漲幅為17%。
去年同期僅有萬科一家銷售額超千億元。2016年上市房企半年報顯示,又有恒大、碧桂園、保利、綠地4家房企銷售額超千億元。但“大好形勢”卻令業界擔憂,利潤增長僅是業績漲幅的“零頭”。
從營業總收入來看,1至7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48835.5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中央企業150688.3億元,同比下降0.9%。地方國有企業98147.2億元,同比增長1.8%。
有業內人士預測,鄭州近期地王頻出,從現有樓面價估算,加上其他成本及市場因素影響,該地塊未來新房售價或將達到1.8萬~2萬元/平方米。
為何近期會地王頻出,央企拿地的邏輯是什么?
上半年房地產行情火熱,5家上市房企銷售額突破千億元,同時前百名房企市場占有率提升至47%。分析認為,隨著市場分化現象延續,房地產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當前土地價格上升已成為威脅房企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137家上市房企營業收入總計5955.8億元,同比上漲39.5%;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486.4億元,實現同比增長。
2015年以來,房企大規模發行公司債,其成本較低,多數房企選擇用公司債來替換以前的高息債。另外,還有些房企采用ABS和永續債融資,這些債務并未計入負債中。
在新的環境下,各路資本比過去更加集中,并以更加猛烈的方式加速進場,引發地產行業的吸金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