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現場
8月2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在鄭州盛大開幕。論壇以“安全保障、創新引領”為主題,與會的相關部委領導、企業界翹楚以及國內外專家就如何提高電動汽車安全和品質、電動汽車“后補貼時代”里政策走勢與市場化進程等問題展開討論。論壇上,九朵豫籍電動汽車“金花”悉數登場,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安全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定性指標
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從蓄勢待發到爆發式增長。預計在202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是全球電動汽車的核心主戰場。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其安全問題逐步凸顯。“避免因一兩次大的安全事故傷害整個產業鏈的事件,安全成為電動汽車產業的決定性指標!”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
“新能源汽車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新能源汽車整車的安全、動力電池單體及系統的安全、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等諸多環節。”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在論壇上指出,保障安全需整車與動力電池以及基礎設施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整個系統工程技術的完善與提升,建立有效的運營安全及充電監控保障體系。
企業界翹楚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也表示,安全問題是消費者關注的基礎痛點,必須全力以赴加以解決,新能源汽車企業絕不能為銷量而粗制濫造。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院士鐘志華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指出,行業應減少短期利益追求,加強安全投入,電動汽車安全應該從政策法規和標準、技術層面、使用推廣三方面系統地考慮,進行頂層設計。
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提高技術門檻
新能源汽車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也離不開市場的自發調節。進入后補貼時代,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如何協調作用?不同政策工具如何協同作用?
“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提高技術門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論壇上表示,財政普惠政策對培育新能源汽車初級市場行之有效,但長期執行該政策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癥、軟骨病,缺乏技術開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擴張。
“下一步財政部將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提高財政補貼政策,對促進技術進步、規范守信的企業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宋秋玲說。
在電動汽車的“后補貼時代”里,除了政策激勵,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推進才是產業發展的長遠目標,為此企業也在做諸多探索。
“公司采取了降低加入平臺的電動車車主的抽傭比例、平臺標識電動車等措施對電動車進行推廣,目前平臺的電動車用車比例已經達到7%。”易到用車首席運營官馮全林認為,“缺乏應用場景是電動車推廣中的短板,網約車平臺能為用戶提供更合適的應用場景,加速電動車市場化進程。”
河南電動汽車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場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盡顯河南新能源汽車的殷實家底。本土作戰的九朵豫籍電動汽車金花悉數登場,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宇通一直在努力創造新能源客車的更好可能。”豫籍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人物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在論壇上表示。
據悉,至2015年底,宇通在國內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累計推廣超過16萬輛,而這一數字的背后有近四分之一的產量是來自河南制造。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河南新能源客車累計實現產量3.6萬輛,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實現產量7674輛,同比增長85.95%,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位。
新能源客車如此,汽車也不示弱。比如打造出河南第一臺純電動轎車的海馬汽車,已形成初步的“車-樁-網”一體化產業鏈,在現場的展示和互動中受到了業界諸多關注。
據了解,截至2016年上半年,河南共有8家企業具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分別是宇通客車、鄭州日產、海馬汽車、少林客車、宇通重工、森源重工、新鄉新能、中原特車。此外,還有通過并購河北紅星而曲線獲得資質的多氟多,一并形成了競逐中國新能源汽車版圖中的九朵豫籍金花。
此外,我省電動汽車配套產業企業也吹響“集結號”。據統計,我省擁有動力電池及其相關材料的企業近300家,形成了從材料到電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僅去年一年完成電池產業鏈產值250億元以上,備受業界關注。
“‘十三五’期間,河南將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加快充換電設施的建設,繼續優化政策環境,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努力把新能源車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在論壇上說。(記者 傅豪 李世頂/文 白周峰/攝影)
工信部此次不僅公布了針對“騙補”企業的處罰,同時還完善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堵住了“騙補”漏洞。還將加強車輛使用情況的考核以及監管制度,實施動力電池統一編碼制度,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抽樣核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今年9月份《鄭州市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出臺后,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何時出臺一直備受關注。除享受純電動乘用車購車補貼和使用環節補貼外,市財政另外給予每輛3萬元的推廣應用補貼資金。
今年9月份《鄭州市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出臺后,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何時出臺一直備受關注。
從現在起,鄭州巡游出租車司機換新車時買純電動車,就可以申請每輛3萬元的補貼。自9月鄭州市出臺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以來,鄭州新能源車補貼細則終于出臺,所有今年購買了新能源車的小伙伴可以出手申請補貼了。
新能源汽車政策著力點可以考慮向研發端和基礎設施搭建上傾斜,那些光靠吃補助存活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隨著我國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端的財政補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補助存活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技術才是立足市場的根本,真正致力創新的企業必將贏得競爭。
“傳統汽車領域,95%以上核心技術由外國公司控制,再想有所突破,難上加難。” 合眾汽車董事長方運舟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外基本上處于同一個起跑線,有與國際車企同臺競爭的實力。
豐田汽車公司計劃于今年12月新成立內部創新機構,負責開發電動車(EV),推動產品盡快投放市場,并計劃于2020年大規模量產。這意味著原先在豐田內部作為儲備技術的電動車,在新能源賽場上將從替補晉升為參賽主力之一。
在北京持續限購、限行的大政策背景下,傳統燃油車的號牌成極度稀缺資源。而隨著北京市對新能源汽車的不搖號、不限行等政策優待,新能源汽車的號牌資源也正在走向稀缺。
9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峰會暨河南新能源汽車展覽交易會”在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開幕,800多位行業大咖齊聚綠城,共同論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昨天上午,鄭州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峰會召開。具體而言,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要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成充電設施,達到同步使用要求。
8月中旬,《河南商報》報道了鄭州電動汽車的推廣熱而境遇冷的尷尬境地。昨天,鄭州市人民政府網連發兩份文件,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打了一個“包票”:2020年全市共推廣3.3萬輛新能源汽車,而配套建成的充電樁足夠10萬輛新能源汽車“吃飽”。
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要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成充電設施,達到同步使用要求。對已建住宅區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分別按照不低于有效車位3%、10%的比例安裝充電設施。
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要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成充電設施,達到同步使用要求。對已建住宅區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分別按照不低于有效車位3%、10%的比例安裝充電設施。
在電動汽車的“后補貼時代”里,除了政策激勵,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推進才是產業發展的長遠目標,為此企業也在做諸多探索。
北京市經信委官網上周公布了《北京市示范應用純電動小客車產品備案信息(第8批)》,共有8款車型入圍,其中北汽EX200、特斯拉Model X都是首次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