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未來三年,鄭州市新型城鎮建設要這么干!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鄭州市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新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我市都市區發展戰略格局形成,到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左右,縣域城鎮化率總體達到59.3%,城鄉一體化水平達到80%左右;城鄉基礎設施質量過硬,空氣質量逐步好轉,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目標 2018年常住人口 城鎮化率達73%
我市敲定今后三年新型城鎮化主要目標,按照《行動計劃》,都市區發展戰略格局形成,“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多點支撐”空間布局更加優化,中心城區國際化、現代化功能及形態風貌初步形成。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縣域城鎮化率總體達到59.3%,城鄉一體化水平達到80%。
綜合交通 1號線二期工程明年 春節前試運營
我市要加快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建設。2018年,鄭州貨運通航城市力爭達到42個,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力爭達到40條。
加快建設“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城際鐵路網,鄭徐客專2016年9月開通運營,鄭萬、鄭合高鐵2018年主體建成,鄭濟高鐵、鄭州南站2016年開工建設。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機登洛城際鐵路2018年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開工建設鄭濟高鐵黃河公鐵兩用橋工程。
此外,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2016年8月通車試運營,1號線二期工程、城郊鐵路一期 (南四環站至機場站)工程2017年春節前通車試運營;5號線2018年實現“洞通、軌通、電通”。到2018年底,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94公里,在建總里程376公里。
基礎設施 三年新增15萬個公共 停車場泊位
努力實現中心城區基礎設施擴容提質。城市供水工程方面,推進侯寨、橋南、九龍、白沙、龍湖5座水 廠建設,新增供水能力每日達到81萬噸,供水普及率達到100%。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95公里,逐步關停公共管網覆蓋區自備井。
環衛設施建設方面,新建(擴建)垃圾處理場3座,新建改造公廁320座、小型中轉站24座、大中型轉運站8座,新建環衛之家9.66萬平方米,實現每平方公里4座公廁。
中心城區停車場建設方面,三年新增15萬個公共停車場泊位,每年完成公共停車泊位不少于5萬個,制定停車場建設管理辦法。
新型社區建設 三年內大圍合區域實現148個安置區開建
科學推進以安置為重點的大圍合區域棚戶區改造,原則上2015年底前拆遷村莊的安置房2016年底前全部開工建設,2016年拆遷村莊的安置房2017年6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三年內大圍合區域實現148個安置區開工建設,232個安置區項目實現回遷,回遷群眾67.2萬人,回遷率達到84%,實現回遷任務大頭落地。
與此同時,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2016~2018年,新增實物配租和貨幣化補貼保障6萬戶,棚戶區開工建設保障房28萬套,建成13萬套。
市民服務中心 “四大中心”重點項目 2018年投用
推進市級“三級三類”市民服務中心建設,落實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城市設計,加快地下交通環廊、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奧林匹克中心、文博藝術中心、市民活動中心、現代傳媒中心“四大中心”重點項目建設,2018年建成投用。
加快區級及居住區級市民服務中心建設,開建區級服務中心19個,居住區級便民服務中心140個。
生態建設 建設森林體驗園、 健康養生園等20個
到2018年,城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國家和省定目標以內,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明顯增多,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
大力推進綠地工程,完成鄭州園博園、雙鶴湖公園、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成功舉辦第十一屆園博會,市區每年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森林體驗園、健康養生園等20個。
縣域城鎮化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 幼兒園73所
提升縣城(新區)基礎功能,新增公共停車位22090個,機動車基本實現“1車1基本泊位,100輛車15個公共車位”的要求。總投資22.4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73所。新改擴建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等10家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4家。(記者 董艷竹)
通過對比 2015 年各省區市的城鎮化率、房價收入比等指標,21 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河南、湖南、云南、貴州、廣西、新疆等地的城鎮化率提升潛力較大。謝伏瞻說,河南城鎮化率46.85%,提高8.03個百分點,五年新增790萬城鎮人口,中原城市群成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城市群。
通過調整統計口徑,安徽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2014年的22.7%,到2015年提高到27.6%;長春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也一下增加3個百分點。一些地區新型城鎮化職能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撤縣設區,郊區大量農村人口全部統計為城鎮戶籍人口,如此就能保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指標如期完成。
大量農民被城鎮化。
我省明確,將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推動大鄭州都市地區建設,開展組合型大鄭州都市地區規劃問題研究,完成鄭州國際商都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工作。
“如果把城鎮化比作火車頭,那么城鄉規劃就是軌道,實踐健康城鎮化,關鍵在于發揮城市規劃的軌道作用。仇保興:我國大城市的疏散早該開始,遺憾的是我們不僅認識得較晚,而且對新城的成長機制始終心存疑慮。
一些專家認為,地方政策之所以頻頻更迭,關鍵在于公共服務均等的新農村建設政府要花錢,但搞征地開發政府則可以收錢。不少專家建議,對于中國的國情而言,新型城鎮化要搞,新農村建設也要搞,唯有實現“雙輪驅動”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3月16日,各方期待已久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一部頂層綱領性文件,不僅明確了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任務、目標,也給出了城鎮化路徑。
魏后凱:當前我國城鎮化與工業化是基本協調的,過去我國城鎮化曾嚴重滯后于工業化,但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這種情況已基本改變。到2050年,我國城鎮化率基本就接近這個天花板,城鄉人口結構、土地結構、空間結構穩定下來,我國就基本完成城鎮化了。
近日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了各類城市的城鎮化路徑,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在昨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藍皮書副主編、河南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城鎮化的發展要注重提高質量,要把加快城鎮化速度和提高城鎮化質量結合起來。河南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柏程豫也強調,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要做到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業轉移人口真正融入城鎮。
時至5月,被喻為“最高規格”會議的全國城鎮化會議召開時間一再推遲。他提出,從農業轉移出來的人口加上回流的人口,圍繞農業的深加工、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小城鎮將是未來城鎮化的一條重要線索。
時至5月,被喻為“最高規格”會議的全國城鎮化會議召開時間一再推遲。他提出,從農業轉移出來的人口加上回流的人口,圍繞農業的深加工、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小城鎮將是未來城鎮化的一條重要線索。
時至5月,被喻為“最高規格”會議的全國城鎮化會議召開時間一再推遲。他提出,從農業轉移出來的人口加上回流的人口,圍繞農業的深加工、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小城鎮將是未來城鎮化的一條重要線索。
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徐憲平表示,城鎮化發展規劃的編制思路將“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完善體制機制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