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汪國真曾登上福塔俯瞰鄭州 業內:他推動中國詩歌發展

                2015年04月27日08:25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5034

                  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梁新慧 記者 毛韶華 肖萌)汪國真,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去世的消息傳來,不但引起了河南作家、詩人、評論家的關注,也引起了無數文藝青年、網友、粉絲的緬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方今報同汪國真先生具有很深的淵源。早在4年前,東方今報記者就曾經對他進行過專訪。而去年端午節期間,汪國真先生同余光中先生一起,親臨東方今報參觀,并登上中原福塔俯瞰鄭州,東方今報記者還全程陪同他在開封、鄭州的日子。

                  業內追憶

                  何弘:他對詩歌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從網上得知汪國真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震驚。對于很多作家、詩人來說,這個年齡還是黃金年齡。”3月26日下午,正在云南出差的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省文學院院長何弘談及汪國真,顯得十分惋惜。

                  何弘說,汪國真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抒情”、“唯美”和“便于理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我個人認為,汪國真對中國詩壇最大的貢獻,就是推動了中國詩歌的發展,推動了現代詩歌在廣大青少年中的普及。”何弘說。

                  高旭旺:他用詩歌語言喚起了時代青年的熱情

                  高旭旺是我省著名詩人,3月26日下午,正在成都出差的他用一句話總結汪國真的貢獻:他用詩歌語言,喚起了時代青年的熱情。

                  “說起汪國真的詩歌,青春、熱情、友誼、愛情等詞眼就會浮現在我們面前。這是因為,汪國真就是以青春、生命為題材,開始走向詩壇的。”

                  高旭旺說,汪國真是一個不斷追求進步的人,“我想通過東方今報,送給汪國真老友一句話:你已經走了,我會和詩歌一起,永遠守護著你的心靈。”

                  馮杰:他是一個特定時代的詩歌現象里的符號

                  馮杰說,汪國真的詩和席慕蓉的詩,風格有點相似。二十年前,臺灣詩人痖弦來老家南陽,談到兩岸詩壇時,他只提了兩個人,即臺灣的席慕蓉和內地的汪國真。馮杰回憶,說起兩人的風格,痖弦形象地總結為“短短的句子,淡淡的憂傷,小小的哲理,淺淺的抒情”。

                  “詩人不在了,如果能留下詩句,這也算是詩人的再生。”馮杰說,汪國真的去世讓人惋惜,愿逝者安息。

                  印象汪國真

                  記者梁新慧:從不避諱詩歌界對自己的爭議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記者立即從書柜里翻出來珍藏多年的兩本詩集:一本是1991年出版的《汪國真詩歌字帖》(龐中華書),那時候,記者還是一名初一的學生。另一本書,則是20年后的2011年9月,當時,汪國真先生應鄭州市新華書店之邀,到鄭州購書中心簽售最新出版的《汪國真詩集》,他簽名后送給了記者。

                  撫摸著這兩本書,翻開發黃的書頁,凝視著富有律動的詩行,記者思緒萬千,仿佛回到了四年前對他專訪的那一刻。

                  在和他見面的前一天,主辦方通知記者:汪國真先生接受東方今報的專訪。

                  得到這個消息,記者十分興奮。因為早在記者還在讀初中時,就是汪國真的鐵桿粉絲了。那時候,汪國真詩集成為最好的課外讀物,讀到入迷處,甚至忘了上下課的鈴聲。就連同學生日互相送禮物,汪國真詩集也是最好的選擇。而記者手中的 《汪國真詩歌字帖》(龐中華書),就是一位女同學相贈。

                  采訪前那天晚上,記者翻開這本詩集,重溫那一首首經典的詩歌。隨后,記者還將它塞到采訪包里。

                  第二天下午,我們在鄭州購書中心的會議室里相見。他在沙發的那一頭,我在沙發的這一端。

                  當記者將珍藏20年的詩集拿出來,他顯得十分驚訝。“你能保存這么長時間,讓我很感動。”汪國真對記者說。隨后,他在這本詩集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天,記者同汪國真先生聊了一個多小時,從他的學生時代談到他的詩歌之路,從他對詩歌的認識談到如何進行詩歌創作,汪國真興致勃勃。

                  同其他許多詩人、作家不同的是,汪國真先生從來不回避詩歌界對于自己詩歌的爭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都知道汪國真,可以說,達到了大紅大紫的程度。即便在那時,對于他的不同聲音,也從來沒有停止。

                  當時的文壇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汪國真的詩歌“膚淺而單薄”,貼上了“格言體”和“心靈雞湯”的標簽。

                  “對我的詩,各種各樣的評論一直都有,說我的詩俗、膚淺、不深刻,都有。我的詩影響涉及的讀者群非常廣,普及這么多階層:戰士、工人、文學青年、學生、商人……當我走進讀者中去時,基本上對我的詩歌是沒有爭議的,而不像在文壇上有那么多質疑的聲音”。

                  在這次專訪中,汪國真不止一次地強調一個觀點:人民說你是詩人,你就是詩人,不被人民承認你就什么都不是。

                  了解汪國真的人都知道,他三十而立卻一事無成,34歲卻突然成名,但如同曇花一現,之后又歸于寂靜。在隨后的20多年寂靜中,這個人仍在堅持,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我做很多事情,都是順其自然,不會很刻意地去追求什么。”

                  “當時有些人批評我,說我只會寫詩。那時候年輕,就想證明另外一件事也能做好。”從1993年起,汪國真開始臨摹歐陽詢的楷書、王羲之的行書以及草書。

                  那次采訪中,記者問了他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自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我不考慮什么地位,自己高興就行。”他說,其實他就沒把自己當詩人,只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

                  當時,他說了一句讓記者記憶猶新的話:名聲與非議像孿生兄弟,從來都是相伴而生。

                  汪國真走了,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也一定有詩歌相伴。他的那一首首詩歌,也一定會璀璨綻放,繁花似錦,匯聚成芳香的海洋。

                  記者肖萌:與汪國真共處的兩天時光

                  和汪老結緣是在去年端午節時,“詩人中原行”的活動將汪國真、余光中、綠蒂請到了河南,作為東方今報的記者我有幸參與全程報道。他的平實隨和,宛如自家長輩,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黑色襯衣、黑色褲子、黑色皮鞋,一副金絲邊眼鏡,手持一把折扇,面帶微笑。那天很熱,但汪老襯衣的第一枚扣子是緊緊扣著的……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汪國真。

                  “你讀過我的詩?哪幾首?”“我還知道您到了河南。”“你怎么知道?”“因為您寫過《少年游.情人谷》,那是在河南南陽西峽。”

                  幾句對話后汪老笑了起來,也打開了話匣。“我來過河南很多次,十八個市地都來過,這是第三次到鄭州。”

                  聊天中,汪老說自己對河南很熟悉。成名后,應酬很多,不僅是簽名,還常被人索要題字。而他的筆跡遍布大江南北,尤以河南、山西為盛,云臺山、青天河、安陽林州,這些景區他都題過詞。

                  “他們為什么找我?這批人往往是我當年的讀者,雖然時隔多年,他們現在在商界和政界擔任要職,但這個情結還在。”汪國真說,前兩天還在北京和河南的一個副省級干部寫字談天。

                  我原以為汪國真的詩歌只是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人中流傳,但去年6月1日到了杜甫故里后,發現90后的孩子,對他也甚是迷戀。

                  這天的汪老依舊穿的是襯衣,依舊是緊扣著第一枚扣子,舉手投足都透著君子之風。從進入杜甫故里的那一刻,他就被孩子們“包圍”著,所有人都拿著筆和紙,他的每一步前行都有些困難。

                  記得一位40多歲的初中老師說那些都是他們學校的孩子,他自己更是從高中就開始讀汪國真的詩歌,而這種崇拜延續到了自己的學生當中。令我沒想到的是,那些孩子每人都能背出幾首汪國真的詩。

                  “我知道自己的詩歌從50后橫跨到80后,但沒想到現在90后孩子也讀我的詩。”這讓汪國真很高興,簽名合影也毫不吝嗇。

                  受托寫這篇談不上文章的回憶隨筆,再次將我拉進了去年的那兩天時光。那張他贈予的名片上的電話,我從未撥打過,今后卻再也打不通。

                  “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一句句經久的詩句讓我們心生感慨,也許他骨子里不斷追求山高路遠的“不安分”,正是成就他的真正原因。就連習大大在2013年APEC上也引用他的詩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汪國真走了,吟誦也許才是最好的悼念。

                  ■讀者眼中的汪國真

                  柳先生 男 40歲

                  職業:個體經營者

                  向女生表白

                  惡補汪國真詩歌

                  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校園內刊上看到汪國真的《熱愛生命》,瞬間覺得他寫出了我對未來的憧憬。

                  我當時的發型是最流行的“富城頭”,人卻瘦得跟排骨似的,于是,為了彰顯文藝氣質,更為了吸引女生的青睞,便開始惡補汪國真的詩……

                  時光飛逝,進入社會后的打拼,令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讀詩漸漸成為遙遠的回憶。有意思的是,我再次用到汪老的詩是跟現在的妻子談戀愛的階段。那時每當我倆去爬山站在山頂時,我便會裝模作樣地指著遠方對她說:“既然目標是地平線,就只顧風雨兼程吧……”為了逗她笑,我經常改詩,有時候還故意背錯。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文藝小青年向中年老男人蛻變的過程。

                  蘇娜 女 36歲

                  職業:公務員

                  那是一輩子

                  收到的最美的情書

                  汪國真的年代,似乎是一個很近又很遠的年代。說它很近,其實就在20多年前,那時,我們會背很多很多的詩,汪國真、席慕蓉、顧城、海子是耳熟能詳的名字,金庸、古龍、瓊瑤、席絹的作品是風靡課堂的讀物,那時還是手寫情書的年代,那些寫在半頁A4紙上的海與天、春天與河流,也許是一輩子收到的最美的情書。

                文章關鍵詞:汪國真;杜甫故里;抒情;熱愛生命;汪國真詩歌字帖 責編:王嘉懿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南陽北京空中連線 遙祭詩人汪國真

                  著名詩人汪國真的追悼會于4月30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千余民眾前來吊唁并送別詩人最后一程。

                • 詩人汪國真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友人嘆"天妒英才"

                  著名詩人汪國真遺體告別儀式30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其生前好友及粉絲前往送行,不少人在見到汪國真遺容的時候痛哭落淚。廳外懸掛的橫幅寫著“沉痛悼念汪國真先生”,左側挽聯上書“期待的時候總是很長”、右側則寫“相聚的時候總是很短”。

                • 詩人汪國真罹患肝癌去世 追悼會4月30日舉行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寫下這一詩句的詩人汪國真于4月26日凌晨2點10分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終年59歲。”  

                • 追憶汪國真 在清園流露的東京夢

                  今晨(26日)兩點十分,著名詩人汪國真因病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1956年生于北京,當代詩人、書畫家。

                • 汪國真追悼會30日舉辦 親人:他病得比較突然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寫下這一詩句的詩人汪國真于4月26日凌晨2點10分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終年59歲。昨天,京華時報記者采訪了汪國真生前相交二三十年的好友張寶瑞、吳歡,他們眼中的汪國真愛笑,總是喜歡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

                • 汪國真罹患肝癌去世 追悼會4月30日舉行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寫下這一詩句的詩人汪國真于4月26日凌晨2點10分因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終年59歲。”  張寶瑞最后一次與汪國真通電話是在1月初,當時汪國真錄制主持廣東電視臺的《中國大畫家》欄目。

                • 詩人汪國真患肝癌病逝 其詩作未被主流詩壇接納

                  2013年前后,詩人大衛和汪國真出差東北,當地詩歌愛好者找來十五本詩集,要汪簽名。質疑沒有阻擋汪國真詩歌的流行,不僅如此,盜版層出不窮,有時甚至把名字印成了“江同真”。

                • 詩人汪國真患肝癌病逝 其詩作未被主流詩壇接納

                  從朋友圈鋪天蓋地的刷屏看來,汪國真無疑影響了一代人的青春。

                • 著名詩人汪國真因肝癌辭世 4月30日舉辦告別儀式

                  26日一早,一則“著名詩人汪國真辭世”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稱汪國真已于今日凌晨離世,享年59歲。告訴記者,汪國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4月30日早晨八點在北京市八寶山東大廳舉行。

                • 《女友》原總編憶汪國真 他的來稿最準時

                  著名詩人汪國真辭世后,其人其詩開始又被世人點滴憶及,因他曾給西安文學刊物《女友》寫過幾年專欄,記者與《女友》雜志原總編孫珙女士取得了聯系。她負責這個專欄時,也曾約請過多位作家,但來稿永遠最準時的,就是汪國真,從不拖稿,孫珙說這點讓她特別感動。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