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鑒史問廉》引中紀委書記點贊 專家稱其媲美《舌尖》

                2015年04月01日07:28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5034

                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到我省調研

                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到我省調研

                  映象網訊(記者 米方杰 通訊員 翟耀)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到我省調研。調研期間,王岐山除了強調從嚴治黨外,還特意為紀錄片《鑒史問廉》點贊,《鑒史問廉》到底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又有什么特別之處,竟能引起王岐山點贊呢?

                  《鑒史問廉》引中紀委書記點贊

                  “我中午看報紙,《人民日報》正好點評你們的《鑒史問廉》,很好。這就是毛主席說的精華和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日前,王岐山來到我省林州進行調研,調研期間,王岐山還為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八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進行了點贊。

                  記者了解到,王岐山所提到的《人民日報》文章為3月27日該報發表的一篇題為《以史為鑒問廉政——評紀錄片<鑒史問廉>》的文章,該文指出《鑒史問廉》并不是單純描述各朝代清官廉吏的兩袖清風或貪官污吏的驕奢淫逸,而是注重歷史空間與現實空間的相互映襯,從老百姓的思維習慣、社會活動、日常話語中尋找傳統廉政文化在當今中國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存在,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鑒史問廉》今年年初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進行了首輪熱播,隨后又在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等多個頻道進行了播出,并且在3月上旬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再次登陸央視在綜合頻道進行了熱播,該片從歷史的興衰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受到各級黨員干部、專家學者和社會群眾,以及眾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廣泛好評。

                  專家稱其媲美《舌尖》但更有用

                  《鑒史問廉》能得到王岐山的肯定和點贊,在不少專家學者看來是理所應當的。

                  “通過有形可視的影視化表達,來宣傳反腐倡廉這個主題,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更愛看。”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所長卜憲群表示,中國歷史上,不管歷代王朝最后滅亡是何原因,但一定與腐敗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鑒史問廉》通過歷史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社會文化等幾個層面來反映中國傳統文化,非常了不起。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同樣認為,《鑒史問廉》在廉政教育上是一次非常好的電視化呈現,“《鑒史問廉》繼承了中國文化當中以史鑒今的傳統,借用大量歷史人物、事件、材料來表達大家今天對于廉政建設的一些認知,這符合中國人接受文化教育的一種習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他在觀看過這部片子后,便立即將該片推薦給了很多朋友看,大家也都說真沒有想到這么好看。在他看來,《鑒史問廉》絕對可以媲美《舌尖上的中國》,但比《舌尖上的中國》更有用。“這是能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作品。它有政治的熱度、文化的溫度、歷史的厚度,也反映了我國社會當下的作風新狀態、政治新生態、反腐新常態,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不能比的”。

                  新聞鏈接

                  王岐山一向重視廉政文化

                  王岐山本身是學歷史出身的,對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理解,王岐山在中紀委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將傳統文化進行了一個高度概括:孝悌忠義禮義廉恥,并且把這八個字稱為中華文化的DNA。王岐山也一向很重視廉政文化,早前他曾推薦《大清相國》一書,該書寫的是康熙年間名臣陳廷敬的故事。

                  記者搜索相關媒體報道發現,在十八大以來,王岐山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營養。

                文章關鍵詞:王岐山;鑒史問廉;廉政文化;河南電視臺;人民日報 責編:王嘉懿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王岐山:去年5400余黨員干部向紀委“自首”

                  昨天,新華社全文播發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紀挺法前”才能防范于未然

                  河南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認為“紀挺法前”有“六部曲”:“咬耳朵”防范在先;扯袖子抓早抓小,及時約談,隨來隨辦、不壓不推;敲警鐘,組織處理;嚴執紀,及時立案審查;快移送,快進快出、快查快結,及時審理、盡早移交;重問責,實行“一案雙查”。

                • 紀嚴于法讓官員有“兩保險”

                  對黨員干部來說,紀嚴于法的“護身符”一旦離開身,紀律的堤防一旦決口,就會財迷心竅、官迷心竅、鬼迷心竅,就必然受到紀律的精準處理,也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就會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

                • 王岐山:堅持紀嚴于法 紀法分開

                  8日王岐山赴陜西調研,他強調,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

                • 王岐山赴陜西調研:堅持紀嚴于法 紀法分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8日至10日在陜西調研,并主持召開部分省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座談會。他強調,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要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體現黨的先鋒隊性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制度創新。

                • 黨員制度創新勢在必行

                  “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新時期我們黨的重要命題,王岐山同志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把條例中與法律重復的內容去除,解決“紀”、“法”不分的問題;同時把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突出出來、具體化,使黨紀特色更加鮮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通過創新黨員干部管理制度,保證我們黨的先進性。

                • 喚醒黨章黨規黨紀意識需軟硬兼施

                  喚醒黨章黨紀黨規意識,使其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剛柔并濟、軟硬兼施將違規違紀之心、之行束在籠子里,使其不想、不能、不敢違規違紀,隨時保持不觸紅線、不踩底線的警醒。

                • 喚醒黨章黨規意識,黨員干部應做到“三有”

                  習近平總書記在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寫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可見,官員做到一己之清廉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要看有沒有一顆進取心,能不能造福一方。

                • 改變“三不”現狀 推進制度創新

                  當前,極少數黨員干部漠視黨紀黨規,認為法律法規是“雷區”,而黨紀黨規是“緩沖區”,抱有僥幸心理,妄圖打“擦邊球”。而造成這些惡劣現象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們的黨紀黨規存在不全面、不嚴格、不公開三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在這三個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

                • 十八大后王岐山調研8個省份 均有“老虎”被打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沒有休息。王岐山浙江調研前3個月,2015年2月16日,浙江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斯鑫良落馬。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