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居民房子越修越漏 業內稱防水市場混亂缺監管

                2012-05-30 08:36 來源:河南商報

                趙女士家的房子漏水已經3年了,因用不了物業維修基金一直沒修成。

                趙女士家的房子漏水已經3年了,因用不了物業維修基金一直沒修成。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河南商報記者熊玉偉

                  交工僅10年的房子,外面不下,屋里還在滴答,這是鄭州一居民的遭遇。而深圳的一位讀者反映,她入住10年,房子漏了10年,現在想自己找人維修,都不知道該相信誰。昨日,河南商報開通的建筑工程滲漏熱線熱遍全國,除河南外,廣東、安徽、北京、遼寧、新疆、廈門等十幾個省市讀者紛紛來電,不少人反映防水行業混亂,缺乏有效監管,是建筑工程滲漏的主要原因。

                  河南商報建筑工程滲漏熱線13592616229繼續開通,如果你家房子漏水或者你知道防水行業內幕,歡迎撥打熱線參與討論。

                  案例1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我家房子都漏水兩三年了,至今沒維修。”昨日上午,鄭州市民尤先生看到河南商報開通的建筑工程滲漏熱線后,打電話向記者述說了他的遭遇。

                  尤先生2002年在鄭州市英協路與商城路交叉口附近購買了一套房子,房子位于12樓,是頂樓。2008年,尤先生把房子裝修后就搬了進去。2009年,尤先生的房子開始漏水,只要一下大雨,墻頂就濕漉漉的,有時還會滴水。天晴之后,潮濕房頂干燥后就開始起皮脫落。

                  尤先生找到置業公司,置業公司讓他找物業公司,物業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房屋防水超出了保修期,只能動用房屋維修基金。

                  “動用房屋維修基金,需要樓棟全體居民簽字。”尤先生說,只有他家房屋漏水,樓棟很多居民不愿意簽字。物業公司稱,如果沒有整個樓棟居民簽字,他們就沒法動用維修基金。

                  案例2

                  居民奔走3年,沒能用上維修基金

                  鄭州市民趙女士是原河南省塑膠股份有限公司的職工,住在單位的家屬院里。趙女士居住的房子是1990年購買的,如今已經22年了。3年前,他們家的房子開始漏水。

                  “此前,我們小區其他居民家的房子漏水,就動用維修基金了。”趙女士說,從鄭州市物業維修基金管理中心打印出來的記錄顯示,2004年動用5次維修基金,2005年用5次,2006年用1次,2008年用2次,2009年用1次,2011年用4次。

                  趙女士表示,他們家房子漏水之后,她多次找鄭州市房管局想動用房屋維修基金,因無法提供房管局要的一份統計表,遲遲沒能如愿。“單位都倒閉好多年了,資料都沒了,我們上哪去提供房屋面積等詳細資料?”趙女士稱,雨季馬上就來了,房子逢雨就漏,以后如何居住呢?

                  案例3

                  深圳讀者:房子越修越漏

                  鄭州讀者遇到這樣的問題,深圳一位讀者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深圳的林女士介紹,她2002年在深圳四季花城小區購買了一套房子,如今已經10年了,10年來,房屋漏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她。

                  “剛入住的時候,發現天花板有一處滲水。”林女士說,期間維修過多次,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是越修漏得越厲害,臥室、衛生間等十幾處地方都在滲水。

                  林女士表示,現在一家人都沒脾氣了,在衛生間天花板上鉆個孔,在孔下面放個盆接水。不能鉆孔的地方,就墊上厚毛巾,過幾天取下來再換上干毛巾。

                  “對于臥室,我們只能乞求不要滴水了。”林女士稱,她對施工隊實在是沒信心了,每次施工之后,施工隊都不能保證質量,如此反復,她都不知道該找誰了。

                  業內人士

                  防水市場混亂,市場缺乏有效監管

                  一些業主在撥打河南商報開通的建筑工程滲漏熱線尋求幫助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防水工程行業人士也紛紛撥打河南商報熱線。

                  安徽的柳先生說,他是做防水工程的,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他認為,防水市場現在非常混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行業內部惡性競爭,競相壓價。

                  “大家出來都是要掙錢的,價格低,又要保證利潤,只能使用劣質材料。”柳先生說,次品進入工地很容易,只要給工地監理或者施工方打點好,劣質防水材料進入工地可謂一路綠燈。

                  “防水材料也有送檢的過程,但送檢的材料和公司實際使用材料根本不是一個批次的。”柳先生說,檢測機構只對送檢的產品負責,他們又不會去工地抽查,所以房屋驗收時,防水材料也是合格的。

                  “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柳先生認為,如果政府部門能加強對防水市場和建筑市場的監管,建筑工程滲漏問題肯定會減少。

                  如果你家房子漏水或者你了解防水行業內幕,歡迎撥打河南商報新聞熱線13592616229發表意見和看法。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