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名企好嘉利崩盤 董事長泣血致信客戶》、《云超市倒閉了!CEO失聯!O2O不是誰都能玩》、《“云超市”CEO失聯 曾經的“電商神話”或破滅》這幾天“好嘉利”和“云超市”的新聞應該刷爆了鄭州創業者和媒體人們的朋友圈。
很多人看到這樣消息后,第一時間會點開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結果仔細看完全文,也并沒有標題寫的那么嚴重,作為媒體人出身的小編自然知道一個響亮的標題會吸引到更多的人關注(話說俺這個標題也是夠毒啦!),可如何客觀公正的報道一個經營不善的企業,貌似新聞課本上并沒有教過。
特別是在大眾創業的今天,身邊辭職創業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創業的藍圖很美好,但真的去創業,其中艱辛非經歷者是難以體味的。而最終的成功者更是少之又少。成功你會成為媒體的香餑餑,無論你企業多大點新聞,他們也能給你寫的天花亂墜,好像你的成功是必然一樣,你一時間會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會成為創業者心中的楷模。而一旦失敗,等待你的將是萬劫不復的深淵,哪怕這次挫折并不足以摧垮你的公司,可當初那些把你包裝成創業明星的媒體同樣會把你踩的再也起不來。
就拿陷入這次倒閉風波的云超市來說,去年剛做起來的時候,媒體是這樣的報道的:《云超市:這家商超O2O憑什么1小時內送達?_》、《河南首家O2O網上便利店“云超市”布局線下 擬開200家》、《鄭州云超市 如何把便利店“搬”到網上?》、《超市也做O2O 網上下單送貨上門》.......一系列的報道似乎都在說這家公司已經成功了,殊不知那時候的云超市也只是剛剛開始運營而已。
因為那會兒電商是發展勢頭、O2O正火,這樣的新聞熱點,作為媒體自然不能放過。小編因為那會兒經常做一些企業家沙龍,認識了云超市的朱老板還有本土做電商的一些公司負責人,三天兩頭就有人媒體同行讓介紹認識下朱老板,理由就是“聽說他的云超市弄得不賴,采訪幾個問題做篇稿子唄”。所以,記得去年那會兒,朱老板的云超市成了很多媒體報道的重點,而朱老板自己也成了本土媒體圈和電商圈的紅人。
再來看這兩天朋友圈瘋傳的《云超市倒閉了!CEO失聯!O2O不是誰都能玩》這篇文章,作者采訪了一位自稱云超市員工的人和一位所謂的電商資深人士,以及朱老板沒有回復其微信就得出了“云超市倒閉”和“電商不拼本事品忽悠”的結論。
“關于云超市是否能復業,我們繼續關注,創業真的不是會講故事,會包裝就行了,還是腳踏實地的干吧。各位電商界的朋友,作為媒體人看著你們成長,更希望你們長大!”而文章最后的這段話更是讓不少正走在創業道路上的小伙伴有一種“落井下石”和“事后諸葛亮”的感覺。
而就在該報道過去十多個小時候后,云超市的朱老板就給不少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發出了情況聲明:云超市雖然遇到了困難,但還沒垮,甚至還找到了“大腿”。云超市已經宣布與道客家達成戰略合并。
且不說云超市是否真的倒閉,是否真如該媒體報道資金鏈斷裂,至少作為公眾媒體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之前能否客觀公正看待一個新公司的發展,因為有時候一個失實的報道可能壓垮一個企業最后的一點希望,而如果對企業寬容一點,也可能救活一個公司。
就像好嘉利董事長王偉慶在那封字字見血的公開信中所說,“自2013年開始,由于鄭州市的門店費用無力支付,導致門店營業額不斷下滑,而我籌措的資金全部用來對客戶進行還本金和付息,根本不能用到經營費用上,造成門店供貨不足,消費者卡券不能足額兌付。媒體夸張報道好嘉利門店全部關閉,造成消費者瘋狂涌入好嘉利門店兌付卡券,甚至出現部分債權人到各個門店堵門要賬,強行收取門店的營業款等行為。”
小編查閱了那會兒媒體對好嘉利的報道,《好嘉利鄭州33家店關停17家 業內稱因擴張太厲害》、《鄭州多家好嘉利疑因斷貨關門 會員要求退錢》、《鄭州好嘉利門店驟然“縮水” 33家僅剩下7家 》,諸如以上這種標題的新聞在那一段時間見諸鄭州各大媒體報端和網站,不能說是媒體的報道導致了好嘉利的最終崩盤,但可以肯定的是好嘉利的崩盤過程中,這些報道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濟下行,資本寒冬,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著生死大考,能活著已經不易。媒體在這樣的關鍵時候,如果不能承擔起引導方向,鼓舞士氣的社會責任,那么也絕不能毫無底線原則地落井下石。媒體和銀行一樣,從來都是只做錦上添花之事,這是媒體自身規律決定,本無可厚非。但媒體也是人做的,做人最起碼的良知不能丟。尤其是現在的自媒體和企業一樣,今天我們對別人的苦難幸災樂禍,明天別人就會拿你的生死下菜佐酒!
最后,我的合伙人小文朋友圈發的一段話,與諸位“行走在孤獨中心”的創業同仁們分享:
創業本就孤獨,無奈人性可怕!
不看流言蜚語,事實不會說謊!
人生路,不過倆字——走著!!!(小貝/文)
2016年,身處中心城區的睢陽區科學謀劃,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該區采用PPP模式等,創造性地引入社會資本,破解資金難題,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服務。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已有五年多,距離觸底還需滿足三個條件,結構性改革是殲滅戰更是持久戰,未來經濟很難有強勁的反彈趨勢。同時他還透露,房地產投資正在逐步見底。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筆者認為,只要政策配合到位就大有可為,實現經濟增長的“好牌”還有很多。
中國經濟在經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之后,走到了一個自身“潛在增長率”下臺階而“矛盾凸顯”對“黃金發展”瓶頸制約日趨嚴峻的新階段。
近期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房地產投資不斷萎縮,而背后的直接原因正是房地產市場庫存過高。
都說今年很“冷”,到底有多“冷”,數據會說話:12月3日,來自河南省統計局的數據稱,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29.17億元,同比下降0.2%,較1~9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04億元,同比下降85.6%。
10月19日,省長謝伏瞻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分析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經濟工作。
中國經濟再次被置于聚光燈下。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GDP增速首次“破7”,為6.9%,引來各方關注。
10月15日,全省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動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省政府召開。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10日在此間談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時強調,“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考希克·巴蘇表示,此次上調是為了反映2005年以來全球出現的價格上漲。世行參照當今世界最窮國的平均通脹水平,提高名義貧困線,而實際貧困水平則保持不變。
省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各項數據顯示,8月份我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積極因素進一步累積。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8月工業生產略有回升但壓力猶存,投資增速繼續回落但結構有所優化,消費市場穩中向好。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保證7%的經濟增長仍需穩增長政策發力。
5年陣痛期,“陣”是周期,“痛”是代價,我們不可能“動大手術”,用“瀉藥”;也不可能繼續依賴刺激政策,用“補藥”。經濟結構調整事關全局,需要對未來和改革多一些耐心。
7月份以來,經濟運行雖有波動,但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多數傳統產業增速有所下滑,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制造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因此,應全面、客觀地分析和認識運行數據出現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