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3日電 據《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香港富豪李嘉誠麾下房地產開發商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打算出售位于上海的一處辦公樓和零售地產項目。
該交易將標志著李嘉誠再次拋售中國內地地產項目。作為亞洲富豪之一,李嘉誠的動作受到密切關注,成為解讀他如何看待市場動向的信號。
據知情人士稱,6月份長實地產將浦東陸家嘴目前正在建設之中的世紀匯廣場項目進行出售。長實地產發言人周日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上述知情人士稱,該項目的要價為每平米人民幣6萬元左右。據長實地產網站,這處購物中心和辦公樓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6.9萬平方米,以此計算,該項目總要價超過人民幣160億元(合26億美元)。
該潛在交易的相關細節目前不得而知。中國內地媒體上周五對該潛在交易進行了報道。(信蓮)
2016年11月18日,上海 - 李嘉誠投資的加拿大智能照明公司Nanoleaf,聯合中國原創設計家居集合品牌尖叫設計,在上海發布最新的智能照明產品——Nanoleaf Aurora智能奇光板。延續今年9月份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零售店全球首發的火爆后,這個登陸中國市場剛剛一年的加拿大團隊,聯手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師、上海市建筑學會理事、尖叫設計品牌創始人、UDG聯創國際設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薄曦,打響顛覆室內裝飾照明傳統的革命。
如果出售成功,在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后的一個月內李嘉誠將套現500億元左右。三年前李嘉誠就一直出售手中持有的物業。
有分析機構表示,對匯兌損失的擔心是造成李嘉誠旗下公司在英國公投結果公布后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李嘉誠以313億美元身家連續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單。在這份榜單中,香港的地產富豪霸占了前五位, 50強中也占據最多席位。作為香港的頭號富商,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無不受到大眾和媒體的關注,其近日
近半年以來,香港地產商拋售大陸物業和資產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對于這些港資大佬的相繼撤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以及中國樓市基本見頂的預期是最重要的原因。
對于此前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并的議案未能通過的事情,李嘉誠也表示“只是平常事”。
“李嘉誠”在信中寫道,謠言定能止于智者,“這些是是非非令我痛心,但更堅定推動教育改革,我深信,只有教育才能確保中華民族持續的復興和覺醒,因為愚昧,是人類最大的敵人?!?/p>
此前兩年,李嘉誠持續地拋售資產套現一直被高度關注,而導致他在一個月前飽受攻擊。對于這些指控,李嘉誠本人似乎也特別在意,在他通過四點回應專門回答大陸媒體做出的批評。
昨天,李嘉誠通過集團發布聲明回應近期內地輿論質疑其“撤資不愛國”等問題。這是李嘉誠首次直接就“撤資”事件作出回應,他稱最近一些對其本人和集團的指責“毫無根據”。
今天,李嘉誠首次公開回應“撤資”“不愛國”等質疑,稱“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p>
每一個香港人從早上睜開眼那一刻就在為四大家族掙錢,水費、氣費、電費、物業費、交通費、購物費、餐費、電訊費、教育費等統統都得交錢給他們。
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版圖已遍及歐洲、開曼群島、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其在英國的投資,被形容為“買下了整個英國”。
隨著近年來不斷拋售內地及香港的商業物業資產,李氏商業帝國也加速了海外投資步伐,2013年至今,這一節奏明顯加快。投資遍布電信、基礎設施服務、港口、商業零售、地產等領域。
這幾天,亞洲首富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關于他從大陸撤資的爭論,仍然在唇槍舌劍地進行著。
斯人已去,難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場經濟本就是多元經濟、流動經濟,有人走、有人來,有人看跌、有人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