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2014年的倒數第二個月,世界進入了“亞太時間”。這個地區的重要新聞一時充斥著東西方主流媒體的版面。
10日至1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時隔13年后,這個會議再次回到“中國主場”,被認為有承前啟后的重大意義。
在這之前,中日宣布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備受矚目的中日關系朝改善邁出重要一步。
隨后,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多位亞太國家元首,將對中國進行國事或工作訪問。
在本月的“亞太日歷表”上,還有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將在緬甸、二十國集團峰會將在澳大利亞相繼舉行。
……
在這個占世界人口40%、經濟總量57%、貿易總量48%的區域,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熱點正出現多層次穿插和重疊。東亞內部利益期待再整合,國與國關系需作再調整;美國、澳大利亞等與亞洲的關系在變動中前行;美俄在熱點問題的分歧中尋求共識和合作;南美國家期待經濟搭上快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錯綜復雜的亞太和世界格局正在注入新的“變量”,處在關鍵的路口。
對于中國而言,這是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國主場外交和周邊外交的一次最密集亮相。習近平主席9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提出,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
“中國在共創亞太世紀的進程中有哪些新主張和新作為,扮演何種新角色,外界非常關注。對各國而言,11月是一個極重要的觀察節點。”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說。
他說,“中國夢”如何與“亞洲夢”、“亞太夢”融合、和“世界夢”協行,關系著環太平洋及全球的福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