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研制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屬于第四代戰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蘇35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研制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屬于第四代戰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蘇35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研制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屬于第四代戰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7月1日報道,俄聯合航空制造集團公司總裁斯柳薩里表示,俄方的重點是更多地參與在潛在前景市場舉行的武器展,主要是印度、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比留林表示,俄羅斯希望簽署向中國,以及其他伙伴國供應蘇-35殲擊機的合同。比留林指出,蘇-35殲擊機將參加印尼空軍戰機采購招標活動,而且已經向潛在用戶遞交了競標文件。在初步談判過程中,雙方經過協商確定,最為合適的飛機就是蘇-35殲擊機。上述飛機不久前開始在俄羅斯空軍使用,很好地證明了自己。印尼空軍已經擁有使用蘇霍伊戰機的經驗。
至于印度,俄印正在起草FGFA第五代殲擊機和MTA多用途軍事運輸機聯合研發項目的試驗設計合同。這兩個項目的草圖和技術設計階段已經結束,在簽署相關條約之后,就將開始進行詳細設計。雙方在巴黎航展上討論了MTA項目,并就發動機事宜達成原則性協議,決定為其安裝在俄羅斯境內批量生產的PS-90發動機。
此外,俄還簽訂了卡-52武裝直升機出口版的供應合同,但是其艦載版卡-52K的出口問題暫時尚未討論。向孟加拉國交付米-171SH直升機的工作已經開始,總共將交付5架。至于雅克-130教練機,現在只向外國用戶供應教練戰斗機版本,但是可以根據用戶愿望改裝成輕型強擊機,這種飛機的潛力較大,而且早晚都會掛載精確制導武器。
該報提醒稱,俄羅斯的蘇-30MK殲擊機、蘇-35殲擊機和蘇-34轟炸機在俄空天軍在敘行動中首次參加實戰。與俄羅斯已簽訂或計劃簽訂蘇系列戰機的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白俄羅斯、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哈薩克斯坦和馬來西亞。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29日發表作者為戴夫·馬宗達的文章稱,總體而言,俄羅斯生產的“側衛”系列殲擊機仍對的中國殲11系列機型占有技術優勢。
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15日電,俄聯合航空制造集團(UAC)總裁尤里·斯柳薩里向記者表示,向中國供應24架蘇-35戰斗機的合同或在2015年底前簽署。他在參加巴黎-布爾歇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時說:“我們希望,向中國供應24架蘇-35戰斗機的合同將在2015年底前簽署。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日發表了題為《為什么中國空軍需要俄羅斯的蘇-35戰機》的報道,不管WS-10目前性能如何,第五代殲-20和殲-31戰斗機如果要實現性能的最大化都需要更強大且更可靠的發動機。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8日披露,俄羅斯已與印度簽署協議,聯合研制一種超級蘇-35戰斗機。俄羅斯宣稱蘇-35S將是一種第五代戰斗機,而俄空軍現役蘇-35則屬于第四代戰斗機,這種代差意味著戰機性能將有數倍的提升。
接收殲-10空中優勢戰斗機的空軍部隊是現有的殲-7殲擊機師,現有的強-5攻擊機部隊一直在接收新飛豹殲轟-7A戰斗轟炸機。漢和推測中國空軍最有希望和最具備條件首先接收蘇-35戰機的部隊還是目前已裝備蘇-30MKK的團,即第3師第9團,第29師第85團,第18師第54團。
中俄商討共同開發蘇-35 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總裁米哈伊爾波戈相表示,抵達珠海的俄羅斯代表團與中方進行了關于向中國出售蘇-35戰斗機的商談。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10月14日報道,副總理羅戈津稱,中國和俄羅斯將在十一月份簽署供應多功能戰機蘇-35的合同。蘇-35是由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研發制成的,是高度現代化和高機動性的4++代多功能戰斗機。
超過10萬人參加;最新蘇35戰機參演。
俄羅斯國防產業方面透露,中俄雙方正在進行積極的談判,出口多項軍備。
俄制蘇-35戰機落戶中國,不僅需要雙方的基礎意向,還得在談判中理清諸多技術細節。
據俄新社2月12日消息,俄羅斯國防部長邵伊古在俄羅斯空軍蘇-35S戰斗機接收儀式上稱,蘇-35S戰機在性能上優于他國同級飛機,可成為創建及研制第五代戰斗機的基礎。”此外,紹伊古還對蘇-35S多用途戰斗機的設計師、工程師、制造者、試飛員以及所有參與研制該機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據英國飛行國際1月8日消息,印尼正在評估F-5E戰斗機替換計劃,預計將在2015年前做出選擇。
據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10月10日報道,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一位高管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將簽署一項合約,在2014年向中國出售先進的蘇-35噴氣式戰斗機,同時他還確認,這筆交易不會在2013年完成。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空軍已經由于其自主研發的隱形飛機和轟炸機計劃而備受矚目,但購買蘇-35表明,俄羅斯的技術仍然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報道稱,雖然蘇-35的技術將讓中國航空業受益匪淺,其更大的貢獻在于它在南海的行動力和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