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5日07:1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譜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新時代的對外工作如何謀篇布局、再創輝煌?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實踐經驗,系統闡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做好對外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明確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事非經過不知難。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踐啟示我們,做好對外工作,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戰略自信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布局,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持合作共贏和義利相兼,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以“十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這一思想,回答了新時代對外工作的政治保證、歷史使命、實踐宗旨、理念原則、戰略布局、發展方向等基本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領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行動指南,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對外工作,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譜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譜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把握大勢、把準方向是基礎。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認清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歷史觀,鑒往知來、洞悉規律,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樹立正確大局觀,把握本質和全局,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亂象迷方向;樹立正確角色觀,在世界格局演變中弄清楚自身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對外方針政策。
縱觀人類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我國已進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準確把握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征,就要以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為指引看中國、觀世界。既要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國際環境總體穩定、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等大勢,又要重視大國關系深入調整的態勢、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國際安全挑戰錯綜復雜的局面、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只有這樣,才能順勢而為、應勢而動,科學統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對外工作。
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必須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加強謀篇布局,突出工作重點,深化對外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好對外工作隊伍,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思想引領方向,實干鑄就輝煌。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上來,以扎實的工作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我們定能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學習進行時】近日,新華社播發《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一文,講述了習近平當年在廈門工作的日日夜夜,還獨家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時任廈門市體改委副主任朱麗水回憶,習近平到廈門后分管體制機制改革,直接領導推動了一系列棘手的改革探索。
題: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1986年,習近平為廈門航空夢奔波的同時,也為另一件事頻頻向北京專家求教,那就是探索建設自由港。
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和”“合”正是其中精髓。習近平將中華文化當中的“和”“合”思想運用到外交理念當中,積極推進我國外交工作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
中巴新建交42年來,兩國關系得到了歷史性發展。特別是2014年我同總理先生就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達成共識以來,兩國關系進入發展快車道,雙方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都達到了歷史新水平。
習近平指出,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實行改革開放已有40年歷史。在座各家公司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受益者,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新世紀以來,農民收入連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大,農民增收困難。“十三五”期間, 農民增收問題仍是一個重要問題。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正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在近期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必須遵循的六項重要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產品來自于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和安全的食品等,幾乎涵蓋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條件。
習近平指出,我們高興地看到,金正恩委員長同志同特朗普總統在新加坡舉行重要會晤,就實現半島無核化、建立半島持久和平機制達成原則共識,取得積極成果,中方對此高度評價。
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要通過集中輪訓,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真抓實干,努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世界格局正處在一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和平與發展的陽光足以穿透戰爭與貧窮的陰霾。
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初夏的齊魯大地,萬物勃興,生機盎然。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后,在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陪同下,先后來到青島、威海、煙臺、濟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區、黨性教育基地、企業、農村,考察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