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不讓一戶掉隊! 革命老區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2018年01月18日21: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5034

                  【網絡媒體走轉改】不讓一戶掉隊!革命老區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中新網安徽金寨1月18日電 題:不讓一戶掉隊!革命老區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記者 李雨昕

                  “如果我是你們鎮里的貧困戶,有什么方式可以讓我脫貧?”面對這一提問,安徽金寨縣白塔畈鎮鎮長吳飛胸有成竹,稍加思索便亮出這套精準扶貧“組合拳”。

                  白塔畈鎮劉沖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李雨昕 攝

                  “首先政府會給你安排公益性崗位,如護林員、保潔員,一個月給500元錢;其次可以考慮參與光伏入股或自建分散式光伏板,一年能收入3000元。”吳飛掰著指頭跟記者算賬,“另外還可以發展特色產業,種茶制茶養豬養鵝,我們政府也能提供技術支持。如果沒有錢,還能申請小額扶貧貸款。”

                  “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萬元左右。”吳飛補充道,“如果你家里有地,還可以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或企業,一年又能有些補貼。”

                  這還不是白塔畈鎮的扶貧“組合拳”的全部。除給予貧困戶上述幫扶措施外,該鎮還有住房安全、醫療、教育三大保障措施兜底,可謂編織出一張大網,不落下任何一個貧困戶。

                  白塔畈鎮位于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其所屬的六安作為安徽省貧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積最大、扶貧任務最重的地區,被國家列為全國14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劉沖村村民方克枝對此深有體會。前些年她家住在較為偏僻的樓板房內——這種房屋是預制板搭建而成,抗震級別低,安全性差;房屋附近都是泥巴路,出入都不方便,一下雨“摩托車都騎不進去”;吃水也有困難,沒有自來水只能從土井打水,只要碰上下雨,井水都是渾的。

                  劉沖村村民方克枝給記者展示曾經住過的樓板房。 李雨昕 攝

                  “之前村里沒廠,也沒產業,我2001年的時候還在廣州打工,一個月也就掙千把塊錢。”因為夫妻二人都在外打工,家里的地也荒了,收入不高,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

                  2016年,劉沖村易地扶貧搬遷開始規劃選址,當年11月份實現全部搬遷入住,切實解決了60戶245人的安全住房問題。2017年,又有4戶9人實現搬遷入住。與此同時,村里也搞起了服裝廠、鞋廠,吸引村民返鄉就業。

                  現如今,方克枝的日子紅火了起來。新家面積大約在210平方米,有個獨立的小院,通了自來水,門前也是干凈整潔的水泥路。最重要的是,她在村里的廠上班,一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家的土地流轉給同村的種植大戶,還能有額外的收入。

                  方克枝接受記者采訪。 李雨昕 攝

                  如果說方克枝的生活改變是源于異地搬遷扶貧,那么臨近項沖村的胡代榮家,則依靠了更多幫扶措施的支持。根據該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陳玉婷介紹,胡代榮家是重組家庭,丈夫年齡大,長子二類殘疾無法工作,次子在上小學。

                  政府為胡代榮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護林員,協助她家屋頂上安裝了分散式光伏板,年入約3000元;同時發展產業,養鵝養豬,種植茶葉;在上學的孩子學費也申請了兩免一補。

                  作為白塔畈鎮唯一的貧困村,項沖村的幫扶措施可謂“種類繁多”,陳玉婷對此如數家珍:每家貧困戶都安排幫扶干部,要把政府的扶貧政策措施掰開了揉碎了說清道明;鼓勵村民發展本土產業,幫扶干部要幫助銷售農產品;幫助村民參與光伏入股或架設分散式光伏板,不動腳、不動手就能有收益;給予村民產業獎補,收入多,獎勵也相應提高;此外還有提供小額扶貧貸款,幫助申報公益性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條件的,還能實現常年外出務工。

                  白塔畈鎮安裝的連片光伏板。許夢宇 攝

                  “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長期以來,看病就醫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尤其是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動輒高達數萬、數十萬元,不僅讓貧困群眾望而止步,還讓更多脫貧人群因病返貧。對此,白塔畈鎮也有保障措施。

                  根據資料介紹,金寨縣統一為貧困戶代繳120元/人的新農合保險金,貧困戶全面享受“351”及“180”綜合醫保政策;同時政府還幫助貧困戶申報長期慢性病或辦理殘疾人證。而根據六安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貧困人口一個年度內在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個人負擔不超過3000元、5000元、1萬元。同時,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補償后,剩余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

                  以項沖村村民申述發為例,去年,他因為腦梗在鎮衛生院住院,十幾天治療花了2600多元,但自己實際僅出了176元。其他村民的慢性病常用藥,取一次藥也只要花幾元錢。

                  據吳飛介紹,截至2017年年底,白塔畈鎮貧困人口還有474戶748人,其中大部分是五保戶低保戶,項沖村也能在今年甩掉貧困村的“帽子”。下一步怎么辦?陳玉婷語氣堅定地說:“脫貧不脫政策,要讓脫貧戶在前一年脫貧的基礎上,能夠享受之前的政策,保障他們有同樣的收入。”(完)

                文章關鍵詞:貧困戶;組合拳;扶貧貸款;扶貧攻堅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永城“夜談會”暢通脫貧思路

                  1月11日晚,永城市陳集鎮劉樓村組織活動場所內燈火通明。“夜談會”是永城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開展“四個一遍”“四個過程”“八個一”“兩個結合”活動的一個縮影。許多鄉鎮負責同志及駐村第一書記表示,“夜談會”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心離得近了,工作也更好開展了。

                • 貧困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 杞縣“蒜”好產業脫貧賬

                  1月9日,杞縣板木鄉張官村,大蒜地里還有不少積雪。“為了讓貧困群眾共享大蒜產業發展成果,我們圍繞大蒜產業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日益完善的大蒜產業鏈為杞縣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不少貧困戶在大蒜產業的帶動下實現了脫貧。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貧困戶朱學兵住房變遷記

                  朱學兵一家當年為何住在這山洞里,還有一段故事。上世紀60年代,朱學兵的父母結了婚,但父親是頭婚,母親是二婚,民風保守的村民們老是在背后指指點點。

                • 扶貧技術資金送到戶

                  在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譚莊村,村民張領頭因養殖虧損,當了多年貧困戶,動員發展產業他縮手縮腳,一沒資金,二怕再賠本。2017年,駐村干部向他介紹濟源市對發展蔬菜制種產業的貧困戶有補貼政策和保險政策,他壯起膽子,種植了4畝蔬菜種子田。

                • 強按貧困戶道歉,個案背后當有共性反思

                  當地相關部門回應稱,該名鎮長在處理村民李某的事情上,“的確存在言行粗魯,有損國家干部形象”。但置于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發生在基層的如此一幕,顯然還需要得到更多反思。

                • 從貧困戶到致富楷模 河南新密蜂農這樣“逆襲”

                  從四五箱,到四五十箱;從年收入一千多元,到兩萬余元……河南省新密市樓院村貧困戶陰亭靠養蜂徹底摘下了“貧困帽”,迎來一場人生“逆襲”。

                • 河南濮陽精準扶貧 托起貧困群眾全面小康夢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 河南:貧困戶自主創業、吸納貧困戶就業可獲財政獎補

                  為進一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穩定脫貧,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出臺政策,對貧困家庭實施培訓扶貧補貼、就業扶貧補貼、創業扶貧補貼。

                • “真金白銀”支持貧困戶創業 優秀項目最高補助15萬

                  《通知》明確,對于我省行政區域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建檔立卡適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補助資金支持轉移就業脫貧補貼項目包括培訓扶貧補貼、就業扶貧補貼、創業扶貧補貼。各類中介機構、勞務經紀人、勞務信息員成功介紹貧困家庭勞動力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協議)并實現就業6個月以上的,每成功介紹一人補貼200元。

                • 扶貧先扶志攻堅先攻心

                  尹莊村全村659戶,貧困戶有160戶、728人,許多貧困人口還患有慢性病,勞動技能不足,缺乏主動精神,“等靠要”思想嚴重。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