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羊年春節前后,中國公安部、最高檢、最高法全面深化改革意見先后公布,總共推出200多項相關領域的具體改革措施或任務。專家分析指出,這些措施是對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頂層設計”的細化與落實,這些舉措的實施,會對進一步優化國家司法權力、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理順司法體制,起到較大作用。
公、檢、法陸續出臺200余項改革措施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頂層設計”,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四中全會召開后,各方開始按照“戰略藍圖”施工。
今年2月15日,官方發布消息稱,《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
這是中央首提“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引發外界關注。對此,公安部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與以往改革相比,這是一次全面系統、綜合配套、觸及根本的改革。本次改革共有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100多項改革措施,幾乎涵蓋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
2月25日,羊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最高檢出臺《關于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提出六方面42項重點任務,旨在進一步完善檢察體制,優化檢察職權配置,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次日,最高法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即中國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這一文件提出7個方面65項司法改革舉措,涉及法院組織體系、司法管轄制度、法官履職保障、審判權力運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個層面,并設定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至此,中國公、檢、法系統均出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文件,共涉及200余項改革措施或任務。
熱點梳理
在上述三份改革意見中,有不少關涉司法公正、民生便利以及人權司法保障的具體措施,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
——取消暫住證制度
在深化公安改革方面,“戶籍改革”是最受輿論關注的焦點。改革意見明確提出: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此外,改革意見還提出,落實無戶口人員落戶政策。建立戶口遷移網上流轉核驗制度和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方便異地辦理戶口和身份證等多項措施。
——禁止讓刑事在押被告人穿囚服出庭受審
在深化法院改革方面,最高法發布的改革意見首次明確,“禁止讓刑事在押被告人或者上訴人穿著識別服、馬甲、囚服等具有監管機構標識的服裝出庭受審?!弊罡叻ㄋ靖霓k主任賀小榮透露,法院方面正在和公安部進行緊密的溝通和協調,現在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將在近期推出這項制度。
——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這一點在最高檢和最高法的改革方案中有所細化。
最高檢提出,以科學、精簡、高效和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為原則,協同中央有關部門,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檢察院,構建普通類型案件由行政區劃檢察院辦理,特殊類型案件由跨行政區劃檢察院辦理的訴訟格局,完善司法管轄體制。
最高法在“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的安排中,還提出將鐵路運輸法院改造為跨行政區劃法院,主要審理跨行政區劃案件、重大行政案件、環境資源保護、企業破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易受地方因素影響的案件、跨行政區劃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和原鐵路運輸法院受理的刑事、民事案件。
——防范干預司法
防范干預司法,法院和檢察改革意見中均有涉及,這也是對四中全會決定相關內容的落實。
最高法提出,要建立防止干預司法活動的工作機制。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審判執行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確審判組織的記錄義務和責任,對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批示、函文、記錄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質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機制,相關信息均應當存入案件正卷,供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詢。
最高檢除了提出完善防范外部干預司法的制度機制,還對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和防止內部干預制度作出安排。改革意見提出,要明確上級檢察院依法對下級檢察院實施領導的途徑及方式,嚴格區分內部行政管理權與檢察官依法行使司法職權的界限。建立檢察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防止檢察機關內部人員干預其他人員正在辦理的案件。
各級紀委要自覺尊崇黨章,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做黨章的忠實執行者和堅定捍衛者。
要善于運用執紀審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黨員干部尊崇黨章、敬畏黨章。要善于運用執紀審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黨員干部尊崇黨章、敬畏黨章。
為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開封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發布通告。
作為一部國產犯罪片,《無法證明》放棄了傳統的警匪對立模式,大膽挑戰了審查難度最高的公檢法題材,填補了國產犯罪片這個亞類型的長期空缺,堪稱“突破之舉”。其中,涉及公檢法系統的犯罪片審查難度更高出普通犯罪片數倍,因此敢于涉及公檢法系統的國產片本身已經少之又少。
羊年春節前后,中國公安部、最高檢、最高法全面深化改革意見先后公布,總共推出200多項相關領域的具體改革措施或任務。至此,中國公、檢、法系統均出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文件,共涉及200余項改革措施或任務。
會對進一步優化國家司法權力、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起到較大作用。
長期以來,在法院的執行工作中,被執行人或相關人員以各種手段抗拒執行、阻礙執行甚至暴力抗法的現象時有發生,為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由焦作市委政法委牽頭,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從即日起至2015年3月,開展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專項活動。
昨天是2017年“京考”報名最后一天,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昨天12時,有40191人通過資格審查,與前一天報名審核成功的21529人相比,報名審核通過人數激增近一倍之多。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權威,嚴厲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違法犯罪行為,8月4日下午,三門峽市湖濱區人民法院邀請三門峽市公安局和湖濱區人民檢察院及轄區湖濱、崤山、東城、開發區等四家公安分局分管領導及相關負責人,在該院召開公、檢、法三部門聯合打擊拒執犯罪座談會。
春節過后,不法分子抓住這個時機,冒充運營商客服人員,謊稱節日期間系統出錯,多扣了用戶的話費,應予退回。類型五:快遞未取 由于春節期間不少快遞都休息了,騙子瞅準這個時機,假冒快遞公司,電話通知事主有未取的快遞。
“市領導、政法系統的領導我都認識,保證能把人‘撈’出來,恢復人身自由。”聽了這句話,一名涉案嫌疑人的家屬病急亂投醫,被騙走50萬元的“打點費”。日前,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嫌疑人田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1萬元。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韓國《中央日報》4月3日報道,曾擔任李明博政府第一任國家情報院長的金成浩2日表示,朝鮮使用通過激發韓國內部矛盾從而實現統一的戰略。針對首爾市公務員間諜證據造假一事,他表示,這說明韓國在情報戰爭中慘敗給了朝鮮。
昨日,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我省檢察機關啟動一項重要改革——河南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正式運行,意味著各級檢察機關辦案將嚴格按照法律標準,在統一的電子化平臺上進行。對于該系統的應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這樣評價:“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檢察機關執法辦案方式的一次革命。”
記者謝亮輝 通訊員楊明華 近日,海珠警方接報一起冒充“公檢法”公職人員實施詐騙的案件,這回騙子又玩新花樣,先自稱是電信局的,然后又是“公安局”、“檢察院”輪番上陣,騙得八旬老伯284.5萬元。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提請批準逮捕、批準或決定逮捕、移送審查起訴、作出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對于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應當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能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