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大清早,獨龍江鄉的養老院就傳出歡聲笑語,正在吃早餐的三十多名老人們一見到高德榮就分外親熱。
院長高金亮:他一個月過來一次嘛,來看望老人,拿一點生活用品,今天拿了兩千塊吧,去改善下他們的生活吧。
在怒江州,高德榮的“大方”人人皆知。曾是他秘書的彭學軍對此早就習以為常。
彭學軍:看見哪個人病了,他就馬上掏出兩百塊錢,哪個學生出去上學了,他又給一點,哪個家里蓋房子了,有些什么困難了,他馬上拿出來。有時候他急需,身上又馬上拿不出來的時候,他還跟我借。
但對自己,他的“摳”也是出了名的,身為副廳級干部的高德榮,家中一件象樣的家具也沒有,有人說他穿的寒酸,他從來不理會。傈僳族群眾肯阿勇家極度貧困,從2002年開始,高德榮就和他攀上親戚,經常翻山越嶺趕過去幫扶。如今他家的兩個孩子都已到縣城上學,家里也蓋起了樓房。
肯阿勇:當時不通路,也不通電話,老縣長每年都要來三四次,每次都要給我們送錢,送種子。有時候住下來,就和我們商量怎么致富。
而對于自家的事,高德榮卻遠沒有那么上心。
小兒子高黎明畢業后回貢山考公務員,連續兩年都沒考上。想讓當時任貢山縣縣長的父親幫忙,但遭到拒絕。
高黎明:他拒絕了,叫我們自己努力。
在高德榮看來,領導干得好不好,是看百姓得到多少實惠。
高德榮:領導的水平高不高,就是老百姓能不能有收入,就是老百姓能不能吃著甜頭。(記者 李健飛)
昨日,大河報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我省將啟動實施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除了招聘特崗教師、安排教育碩士去農村任教外,還計劃5年內重點在貧困地區建設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轉宿舍3萬套。
“未來5年,將教育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為邊遠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培養補充教師,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作上述表示。
作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決定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了許多實舉措、硬政策,其中六大看點尤為引人關注。
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出臺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指導意見,加快實施重點貧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擴大革命老區財政轉移支付規模。
全國婦聯、國家衛計委日前發布《中國貧困地區0-6歲兒童營養及家庭養育狀況》報告顯示:中國處于極端貧困的3597萬人群中0至6歲的兒童約有330萬至400萬人。有工作人員稱,在貧困地區看到6歲兒童只有城里2歲孩子那么高。
兒童發展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系社會公平公正。國辦日前印發《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以健康和教育為重點,給予貧困地區兒童以關懷和保障,幫助他們與其他孩子一起公平“起跑”。
7月14日,記者從省招辦獲悉,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本科批錄取工作啟動后,172所學校計劃招生3367人。
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扶貧辦和共青團中央七部門9日聯合召開全國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提出,要重點抓好健全貧困地區金融組織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城里孩子想的是會收到什么禮物、去哪里玩耍,而很多窮鄉僻壤的孩子,他們的最大愿望只是每天中午能吃上一頓飯。
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教育保障和資助政策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保證其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12月28日至29日,省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省委副書記、省長謝伏瞻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一直以來,貧苦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給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貧窮、吸毒、艾滋等殘酷字眼揮之不去。“大涼山”對于多數人來說也許就是陌生又熟悉的“另一個存在”。
人們很難想象,但事實如此,在今天的世界上,還有超過10億的人口每天僅靠1美元(約合6.2元人民幣)生活。也就是說每6個人里面就有1個人是在過著這樣的生活。
昨日,鄭州大學發布2015年農村學生單獨招生簡章,20個專業面向河南省貧困地區縣及縣以下中學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