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應成為公益組織改革的動力
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我們內部經常在討論,去年公益圈發生了很多負面事件,但有多少家公益組織在進行改革,有什么進步?太少了。不能光有各種曝光,但公益組織依然如故,所以我們希望能推動的不僅僅是某一個組織完善,而是要帶動行業的發展和法律法規的完善。
但行業里有很多公益組織擔心,自己管理能力沒跟上,公開透明反而被質疑得更多。但我認為,不能由此而不去公開透明。要做公開透明,就要承受住壓力,這也需要有勇氣。希望公益組織把公眾質疑變成自身改革的動力。
另外,公眾對公開透明的慈善機構也應有激勵,應對公開透明的慈善機構更多地捐款,要形成正向激勵。如果正向激勵沒建立,而光有負向壓力,就會導致整個行業的惡性循環。
回應
為何慈善明細支出沒有數據顯示?
善款明細支出要等項目完填寫
周筱赟:善款明細支出列出每筆錢的具體用途,而月度支出里的錢只是個數字,并沒備注具體用途,為何這13個項目的善款明細支出會是空白?
兒慈會:中華兒慈會傳播部部長助理姜瑩表示,月度支出是會計根據每個項目的每月實際支出記錄的總數,而善款明細支出則是由項目工作人員來進行記錄和輸入,只有當項目完結了,慈善明細支出數據才能進行輸入,這就造成善款明細支出的填寫滯后于公示。
“要做到實時公示很難,沒有結項的項目天天做公示會讓人看不明白,所以國外也是這樣做的,以項目結項為準來進行公示。同時,我們也在催促這些項目盡快進行信息更新。”
回應
為何兩個項目支出在官網均顯示為零?
沒支出不表示沒開展公益活動
記者在兒慈會官網看到,茅以升公益橋項目和青鳥種子項目支出在官網任何欄目查詢均顯示為零。
兒慈會:姜瑩表示,茅以升公益橋項目是兒慈會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共同合作的項目,因為兒慈會經常走訪貧困山區,對項目地很熟悉,所以負責選擇建橋點。建橋的資金則全部是從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支出,因此在中華兒慈會官網中,該項目的支出無顯示。下一座茅以升公益橋還將以這樣的合作方式進行,目前還在調查選址中。
青鳥種子項目則是一個主要推行兒童公益理念的項目,在項目執行中,活動費用都是由志愿者團隊自行解決,比如他們去談免費場地,再加上志愿者本身不收取費用,所以到目前為止,盡管項目成立之初有20萬元啟動資金,但目前還沒用到這筆錢,支出也沒顯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