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2月9日,日本朝野各黨派要員為不斷升溫的眾議院選舉拉票而進行的全國巡回街頭演說,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圖為當天晚上,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從福島縣趕到了埼玉縣的大宮車站進行街頭演說,為自民黨候選人拉票。
中新網12月24日電 2012年12月,葬送了民主黨執政地位的前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彥一大早便坐在空蕩蕩的眾議院,等待眾議院宣布安倍晉三為新一任首相。兩年后的眾院選戰上,淪為議員候選人的野田賣力地演說拉票,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如預期大獲全勝,即將迎來長期執政。
12月24日,眾參兩院全體會議上將舉行首相指名選舉,安倍晉三將被指名為第97任首相,安倍政權也將正式“起航”。安倍的首相任期最長可至2018年,不僅給“安倍經濟學”帶來了可施展的空間,也為他的政治信仰——修憲提供了時間。安倍能否實現自己的執政目標?答案其實掌握在日本普通民眾的手中。
安倍想做什么?
“我將毫不動搖地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地走下去。”在眾議院獲勝后的記者會上,安倍發下豪言壯語。然而外界注意到,盡管安倍口口聲聲提及將堅持安倍經濟學,但關于安全保障和修憲問題的發言卻不絕于耳。
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安倍明言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內閣獲得了選民支持。《日本經濟新聞》稱,其言中之意是希望加快完善安保相關法案。
此外,對于在第一次執政時并未觸及的修憲問題,安倍此次也顯示出積極態度。這也是其的祖父岸信介的“遺愿”:修改戰后日本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眾院選舉勝選當天,在回答記者有關“修憲問題”的提問時,安倍明確表示,出希望積極修改憲法的想法,“修改憲法是自民黨建黨以來的夙愿,我作為自民黨總裁,將會為此做出努力。”
要實現修憲目標,安倍政府需要通過兩道門檻,首先是獲得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議員支持,接著是國會正式提出交予國民投票,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贊成才能成功修改憲法。而此次安倍帶領的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大獲全勝,已為預訂在2016年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后實現提交修憲議案打下了基礎。
有專家預測,安倍未來執政的四年會待經濟好轉,才在外交上表現得更為強勢。但也有學者警告,安倍作為一個意識形態型的右翼人士,推動修憲將貫穿他的施政理念。
此外,共同社預測,大選獲勝后,支持安倍的保守派勢必將要求其在歷史上拿出強硬言行,為修憲鋪路。
一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預測,安倍遲早會在輿論的推動下解除在歷史問題上的“禁言”,其著眼點正是歷史認識和修改憲法第九條問題。首先擺在安倍面前的,是為2015年戰后70周年擬定“首相談話”。
雖然安倍曾表示會寫進“對過去戰爭的反省”,但據日本首相官邸消息人士稱,他明顯對承認日本侵略和殖民統治的1995年村山談話“感到別扭”。
不難想象,安倍會以“加強威懾力”喚起輿論的關注,為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所規定的不保持戰力鋪平道路。
終極目標能否實現?
然而在外界看來,想要做到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將日本變為“正常國家”,安倍的夢想似乎只能“枉與他人作笑談”。
表面上看,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和友黨公明黨獲得眾議院超三分之二數議席,使其可以順利地在國會通過各種法案,但自民黨實際上丟掉了一些席位。此外,此次選舉的投票率僅為52%,為戰后最低水平。這是因為尚未出現能與安倍抗衡的政治勢力,以促使未投票的選民對安倍投反對票。
《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此次眾議院選舉的真正大贏家其實是奉行和平主義的日本公明黨以及席位數增加了一倍多的日本共產黨。后者目前擁有21席,這將使它可在日本國會提出法案,而其中多數法案想必不會受到身為保守派的安倍的喜歡。
而就安倍最為重視的安保政策而言,公明黨贏得的席位同樣令他感到擔憂。文章稱,公明黨并未公開表示支持修訂日本和平憲法。此外,支持更強硬安保立場的右翼小黨派也在本次選舉中被“干掉”了。有分析人士認為,安倍的右翼議程已“戛然而止”,而他的修正主義議程也只能是說說而已。
輿論也對自民黨“一黨獨大”的趨勢開始警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拉爾德·柯蒂斯說,自民黨繼續“一黨獨大”對日本的民主主義而言是個“令人難過的消息”。
安倍政府的部分政策也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今年7月,安倍政府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時,引發了該國民眾轟轟烈烈的抗議示威,數千民眾一度包圍國會抗議這項內閣決議,安倍的支持率也跌至歷史最低點。
在備受爭議的《特定秘密保護法》生效當天,也有大批民眾走上街頭舉行抗議活動。退休教師上野久子說:“看起來,安倍只要說句‘這是為了國家好’,就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真正在做什么。”
外界期待安倍做什么?
相較于安保與修憲,日本民眾顯然更關注經濟何時才能復蘇。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日本全國領取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達到161萬戶,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這意味著,“安倍經濟學”推行兩年來,日本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更大膽的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體制改革——至今已經射出了兩支,安倍政府通過量化寬松政策、增加公共開支、日幣貶值、2%的通貨膨脹率目標等,來刺激股市和出口,企圖借此帶動消費。但若要振興日本經濟,則必須依賴“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
但許多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并不抱樂觀態度。在此次眾院選舉中,不少人不相信“安倍經濟學”能結束通縮和創造增長,也不相信反對黨能夠做得更好,因此選擇不去投票。
而在放寬就業市場管制和改革受到高度保護的農業部門等政治敏感領域,安倍是否會認真貫徹改革的“第三支箭”,對于這一問題的疑慮仍然存在。
此外,在安倍勝選之后,未來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也備受關注。在安倍勝選后,中國外交部表態稱,希望日方深刻汲取歷史教訓,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尊重地區國家正當合理的安全關切,走和平發展道路,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韓國《中央日報》則悲觀地認為,日韓關系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陷入低迷狀態,“充滿自信的安倍政府短期內應該不會在慰安婦問題上向韓國表示誠意”。
共同社也刊文指出,安倍越是突出自身的修憲信念,日本與中韓兩國之間的摩擦可能將“越強烈”,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鞏固日美同盟的方針出現問題的幾率也將上升。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2013年12月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后,美國隨即表示了“失望”。
共同社近日舉行的一項輿論調查顯示,圍繞“安倍經濟學”是否會改善今后的經濟狀況,更有超過6成的人“認為不會”。打著“安倍經濟學”旗號的安倍,未來真能將日本拯救出通縮的泥潭嗎?修憲之路會一帆風順嗎?目前看來,這條路遠沒有他口中描述的那樣順利。(高越)
圍繞明仁天皇執意“生前退位”的原因,日本社會流傳3種說法:一是天皇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感覺無法繼續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工作。也就是說,本來站在“維憲”立場的天皇,很可能因為“生前退位”成為一位“違憲天皇”,而安倍則可以借此推動修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日下午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再次表明強烈的修憲意圖,他說:“希望在任期內完成(修憲)”。
據“中央社”6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表示,明年參議院選舉后,將提出修憲提案及實施詢問民眾對修憲看法的公民投票。日本執政黨希望,快的話,在本月底開始在憲法審查會上具體討論修憲問題,以利匯整修憲草案,然后提交明年召開的國會審議。
為修憲提供了時間。
日本《朝日新聞》的調查結果也大致相同:贊成修憲的當選者為84%,大幅超過反對者(10%)。《日本經濟新聞》17日在頭版刊登編輯委員秋田浩之的文章,呼吁安倍政權不要深深陷入歷史問題不能自拔,要搞好日中關系,否則明年的戰后70周年將成為日本的“鬼門關”。
他敲定明年向國會提交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相關法案。
自民黨執政聯盟大勝意味著安倍將連任首相并繼續執政,而且很有可能在明年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而長期執政。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以自民黨為首的執政聯盟獲得絕大多數席位,也不意味著民眾就是歡迎安倍和他的政策。
當地時間14日,日本眾議院選舉迎來投票日,當天日本295個小選區和11個大選區將角逐出全部475名眾議員,任何政黨如果能贏得過半議席(238)以上就能獲得勝利。眾議院選舉后,占據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和政黨聯盟將提名推舉出新首相。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最近接連放話談及修憲,或為競選連任鋪路。菲律賓參議長德里隆17日表示,參議院“沒有時間”處理所謂修憲問題。馬科斯被趕下臺后,阿基諾三世的母親當選總統,她在任內制定的新憲法禁止總統尋求連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關于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日本政府已就7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正式批準展開最后協調。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軍事安全政策的任何調整都不得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華春瑩說,中國有個成語叫“疑鄰盜斧”,講的是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懷疑是鄰居偷了,怎么看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斧子的。
日本保護憲法組織發起集會反對安倍政府不征求國民意見強推修憲。
日本保護憲法組織和相關勞動團體14日發起集會,大約2500人手牽手包圍日本國會,反對安倍政府不征求國民意見強推修憲。針對安倍15日將公布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基本方向,集會團體呼吁“保護憲法第9條”、“不需要早有定論的報告書”,他們決定15日繼續在國會周邊集會。
日本保護憲法組織和相關勞動團體14日發起集會,大約2500人手牽手包圍日本國會,反對安倍政府不征求國民意見強推修憲。針對安倍15日將公布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基本方向,集會團體呼吁“保護憲法第9條”、“不需要早有定論的報告書”,他們決定15日繼續在國會周邊集會。
日本民眾3日舉行集會,紀念《日本國憲法》施行6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