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廖華歌
映象網快訊(大象融媒·映象網特派北京記者 駱瓊 阮海峰 王寬 何葉/文 段晉哲/圖)大年初八的時候,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陸續準備返城,但在成都瑞林村卻發生了傷心的一幕,40歲的植大姐準備回成都上班,但7歲的峰峰卻哭著要跟著母親回成都。
“你們不能這樣對我。”峰峰的一句話喊出了全中國6100萬留守兒童的心聲,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而不是每年僅有一兩次的見面機會。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廖華歌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讓孩子們的父母回來,能夠在家門口打工、創業。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快城鎮化的步伐,給出扶持政策、培訓引導,讓這些父母回來也能掙到和在城里打工差不多的錢。
同時,她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推進“文化惠農”活動,不能只是“送戲下鄉”,也要考慮一下農村兒童的需求,多組織一些針對農村孩子的“圖書下鄉”、“兒童影視劇下鄉”等,為農村孩子多創作一些形式豐富、寓教于樂的曲藝節目。
此外,基層村民組織也應該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比如,今年春節前,河南太康縣孟莊村民間成立“留守兒童藝術團”,解決留守兒童文娛素質教育。
“留守兒童藝術團”創始人李云曾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她一起努力。“全國那么多留守兒童。我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照顧我們縣都吃力。但我覺得這事兒對,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如果有更多人關注這些孩子們,我想夢想總能照進現實。
“像這樣的民間組織團體就很好,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組織來關心留守這一塊,讓家長、學校和社會一起行動起來,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廖華歌說。
中紀委連續兩年在兩會閉幕當天拿下“老虎”的節奏,則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個日子的神秘感,也給公眾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今年兩會,“好聲音”頻傳,從開幕到閉幕,收獲一致好評。“好聲音”是時代的最強音,是凝心聚力鑄就“中國夢”的最強音,是民生民意的最強音。
見證無數歷史時刻的人民大會堂,在三月春風里敞開大門。西裝、中山裝、軍裝、民族服裝……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匯聚一堂,共商國是。
兩會數據:“房價”上最關心話題榜 閱讀量近80萬
根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意見,對《綱要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共擬修改57處。值得注意的是,“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被寫進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3月15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開封城摞城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州海龍集團董事長、河南省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徐曉接受了大象融媒全媒體記者的采訪。她表示,希望政府能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規范,把養老機構和學校、醫院一起,建成社區規劃的標配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小組討論上,以學校為切入點,就如何進行校園的法制建設,提了三點建議。
今日兩會數據:國企改革成最熱話題 總閱讀量超82萬
全國人大代表、平高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鐘建英表示,“該法的建立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所確定的促進、監督原則將為中國的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表示,《慈善法》的出臺將對推動中國慈善事業向前發展,對落實群體早日脫貧,走向小康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央兩會正在火熱召開,“鐵路發展”也成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為鐵路發展提出了眾多的良好建議和意見。
3月10 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國務委員楊潔篪參加審議。全國人大代表、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發言。
兩會議程過半,每天海量的大會信息中,“與你有關”的內容,總是最受關注,刷爆朋友圈,也因此讓普通人對兩會更加“有感”。
讓我們隨著鏡頭走進這些記者們的“兩會生活”,看看他們是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
在全國兩會上叫賣產品,畢竟有礙公眾情緒。但更為令人驚詫的是,藍紹敏的這種“奇葩”舉動并未讓女代表們感到厭煩,也并未遭遇網民的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