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劇,樓市調控持續加碼以及融資環境趨緊的大環境,房企通過登陸資本市場以求壯大公司規模的期望愈加強烈。相對于監管嚴厲的A股市場,房企開始轉戰港股市場。
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劇,樓市調控持續加碼以及融資環境趨緊的大環境,房企通過登陸資本市場以求壯大公司規模的期望愈加強烈。相對于監管嚴厲的A股市場,房企開始轉戰港股市場。
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5月3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21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29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84家,中止審查企業8家。
其中,房地產企業仍舊處于排隊待審狀態。從排位上看,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廣州富力地產、同策房產咨詢、金輝集團、首創置業分列94、95、96、97和99位,審核狀態是已反饋。幾個月前,這幾家房企還在50至70位之間徘徊。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包括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內的“四新”行業企業,獲批上市的幾率較大。而證監會方面也多次強調,將穩步推進創新和優質企業上市,顯示對新經濟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將持續。相較之下,房地產行業由于嚴格的監管政策,短期內很難松閘,導致目前房企IPO停滯不前。
由于A股仍難過審,房企開始將目光轉移到H股。日前,一家在行業名不見經傳的大發地產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而就在一個月前,弘陽地產也啟動赴港IPO。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三盛、福晟、正榮三家房企相繼完成了在港上市。如今弘陽、大發等房企也陸續奔赴港交所,標志著當前中小房企正在掀起新一輪赴港“上市潮”。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目前排名行業前30的房企幾乎都已經完成上市,50強房企的上市率也接近80%,其中大部分房企都選擇在港交所上市。為了募集資金,內地房企開始盯上港股平臺,希望通過在港上市打通境外融資渠道。因此,房企的上市潮與融資環境的變化不無關系。
在面臨“要么繼續擴張,要么等著被吞并”的現實下,中小房企赴港IPO成為其下階段的出路,搭上上市晚班車或許是為最后奮力一搏。
“如果能順利完成上市,不僅意味著得到一份企業身份和資質的認可,還將在首次公開發行以后,通過公開募股,解決部分來源于銀行信貸和融資問題,拿著較為充裕的現金從容行動。”分析人士認為。(王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