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學區房,家長要擦亮眼睛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買了“學區房” 孩子就能上名校?開發商的宣傳 背后有啥貓膩?
家長別急著掏腰包 學區房里的“道道” 聽商報給你嘮嘮
不管是上小學還是上初中,就近劃片入學,火了“學區房”。
買了學區房就一定能上名校?開發商宣傳的買房子上某某名校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貓膩?買學區房要注意什么?
故事
兩家合伙買學區房
結果上學名額只有一個
3年前,李女士和姐姐合伙在西區伊河路上一熱點小學旁買了套房子。
她買房就是沖著孩子上學買的。雖然房子有些老,但她還是買了。
學區房貴,李女士一下湊不夠40多萬元,就給姐姐一合計,倆人決定合伙買房,這樣兩家孩子都可以上熱點學校。買房當年,李女士姐姐家的孩子順利上了這所熱點小學,兩家人很高興。
第二年,李女士的女兒到了上學年齡,報名那天她帶著房產證、戶口簿等一系列證件去報名,卻被學校告知,這房子名下已有一個孩子入學了,她的孩子不能報名。這如晴天霹靂,給了李女士當頭一棒。
她找學校討說法,學校說“如果20個人共買一套房子,是不是得接收20個家庭的孩子上學,如果大家都這樣,學校還不給擠爆了”。
“買學區房,不一定能上名校。”聽到朋友買學區房,李女士都會提醒一下。
走訪
“鉆石級”學區房
每平方米貴5000元左右
昨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房產中介。
緯五路與經五路交叉口附近的房子,“坐擁”緯五路一小、鄭州八中,是“鉆石級”學區房。
在黃河路上,幾家房產中介的房產信息欄上,均不約而同主打學區房,“100平方米,135萬元,八中,緯五路一小”等字眼醒目。黃河路上的一房產中介工作人員說,相同地段的,非學區房每平方米均價8000多元,而能上緯五路一小和八中的學區房,均價13000元,好點的房子均價15000元。
另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得知河南商報記者詢問學區房,銷售人員稱“來對地方了”,隨即推銷起了房子。她保證,只要是他們推薦的房子,肯定能上相應名校。
“我們手中的好多房子轉手率都很高。”她還透露,不少家長買完學區房,待孩子成功進入名校后,再轉手賣出。
文化路上一房產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想上熱點初中可買附近一個新樓盤的房子,“一套房就帶一個名額,那房子雖不是劃片的學區房,但開發商跟學校簽有協議,加上是新房環境好,均價一萬三四。”
真相
名校成樓盤宣傳的“賣點”和“噱頭”
買房子,就能上八中、上緯五路一小——這是鄭州一樓盤宣傳的一個“賣點”。
位于北郊的一樓盤房價每平方米1.1萬元,價格不低,但有些家長正是沖著學區房去的。
“我們項目西邊有塊地,學校已建好了,是公辦學校,今年都招生了。”該項目售樓部的一置業顧問說,學校名字叫龍門實驗學校,以后會從八中、緯五路一小引進教師。
河南商報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該學校為小區配套建的學校,將來會引進八中和緯五路一小的管理模式,邀請名校的領導來該校當業務校長之類的,“這個小區在學校劃片范圍內。”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宣傳“賣點”最后都能兌現。有些樓盤將名校作為宣傳“噱頭”,賣房時聲稱是“學區房”,可實際上并非如此。
買了學區房 也可能上不了名校
有時候買了房子,孩子也可能上不了心儀的名校。
“有時這些只是開發商的一些宣傳手段,比如告訴你周邊有幾大名校,等入學時發現確實周邊有學校,但是房子根本不在劃片范圍。”河南盛潤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建軍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買房子的時候,二手房中介告訴你這個小區可以上某名校,你去小區里一問,果然如此,可真買了,你就悲劇了:
學校會告訴你,和開發商簽訂的協議是,一個房號只能上一名學生,有學生上過了,就沒名額了。
“協議規定有名額和年限,比如一套房子,在五年以內,可以給一個名額,超過年限和名額,都不行。”農業路上一家知名學校工作人員表示。
有的人買了房子,發現自己隔壁樓棟的人可以上某學校,而自己家就不行,“這也涉及和學校的協議,因為有名額限制,都是提前約定好的,這些一般都是不在劃片范圍的學校。”
更悲催的是,買房子時說規劃有配套的小學或者初中,卻遲遲不見投入使用,郁悶了家長,耽誤了孩子。
距離遠上名校 可能是開發商買斷學位
吳建軍說,開發商在廣告中宣傳的,買房子上名校,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開發商捐建,政府認可,比如他們公司的項目,花了3000萬元,捐建了一所小學,作為一所知名小學的北校區,這種情況,肯定是先保證小區的業主入學。
第二種是,劃片劃不到名校,開發商與學校合作,捐資助學。
“掏一筆錢,與學校簽訂協議,買斷多少學位,這些一般都有名額限制和年限限制。采用這種方式的開發商最多,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小區明明離學校很近上不了,有些新建小區離得很遠反而可以上的原因。”
他說,一般情況下一套房子只有一個名額,再轉手就沒有了。這種最坑爹,因為信息不對稱,被中介忽悠的買房人很多。
答疑
上學名額
到底有沒有年限規定
在上海等地,有些學區房5年內只能有一個適齡兒童上學。
鄭州也經常出現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學而買學區房,等孩子入學之后再轉手的情況,那么教育部門有沒有相關的政策呢?
鄭州市金水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方面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教育部門只負責核查學生的實際居住地、戶口簿、房產證是否一致等,并沒有年限限制。
他說,沒有所謂的學區房,因為每年的劃片范圍,都是根據生源情況、教育資源等確定的,存在變動。
不過,雖然政府沒有明文規定幾年以內可以有適齡兒童入學,但是,在劃片之前進行核查的時候,會走訪社區,或者要求提供長期居住的證明,比如水電費繳費單等,一般要求最近2~3年的。
河南商報記者從市區一些熱點小學了解到,不少熱點小學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學校轄區內一套房子的入學名額不是每年都有。
“去年,這套房名下有孩子入學,今年這個名額就不能再用了。”金水區一熱點小學老師說,至于同一套房子幾年后才能再有名額不好說。
支招
學區房“道道多”
多打聽總沒錯
“名校資源有限,想上的人又多,買學區房不失為一條捷徑,但是一定要慎重。”吳建軍說。
河南商報教你幾招,買到合心學區房。
首先要學會看小區的規劃配套,看看所購房子在不在學校的劃片范圍。
其次,要落實好配套教育資源的建成時間,不然孩子急著上學,買了房子卻發現承諾好的學校遲遲沒有建好。
再次,就是捐建或者合作辦學的教育資源,要向教育部門核準,包括落成時間、招生計劃、范圍等。
最后,買房子前,一定要做好教育咨詢。而且開發商與學校簽協議捐資助學的,一定要讓開發商出具相關憑證,維護自己的權益。
“開發商的宣傳都有打擦邊球的意思,誰也不敢保證買了哪兒的房子就百分百能上某所學校。”鄭州市一房企負責人表示,劃片范圍雖相對固定,但不排除變化的可能。
一長期經營學區房的中介人員也提醒河南商報記者,買學區房要謹慎,里面道道多,“有的商品房在片區內只有一個上學指標,用完即作廢,有的學校要求買房三年以上。”沖著學區房的家長們,買房時一定要多打聽,以免錢打了水漂。(記者 訾利利 吳靜 實習生 趙靈修 崔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