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河南省專項治理基層腐敗 處理村官1501人

                基層權力運行如神經末梢,最易“循環不暢”;規范權力運行“最后一公里”,事關基層戰斗堡壘的堅強。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如何讓權力“走好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務群眾?

                  映象網訊(記者 巫曉 翟耀 賈真真)基層權力運行如神經末梢,最易“循環不暢”;規范權力運行“最后一公里”,事關基層戰斗堡壘的堅強。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如何讓權力“走好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務群眾?省紀委信訪室主任李笑峰向記者展示了2014年以來該省專項治理基層腐敗的成果:

                  查結案件3263件,查實案件3155件,處理違紀人員3816人,其中縣處級18人、鄉科級507人、村支書(村委會主任)1501人;退還群眾應得款項2909.9萬元,上繳國庫和集體違紀金額7212.9萬元,挽回國家經濟損失20026.2萬元......

                  治標有效,才能治本有道。強力推進的正風反腐,讓中原大地的基層權力運行日趨規范,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更多的受益感。

                  權責對等扭轉“小官任性”

                  許昌市東城區動遷中心工作人員李會勇貪污受賄4500萬元;

                  鄭州市二七區黃崗寺社區原村民組長荊自恒伙同他人騙取拆遷補償款236萬元;

                  ......

                  說起基層腐敗,一系列“小官任性”典型案例在省紀委信訪室副主任劉清理腦中盤旋,令他深思的是,面對腐敗侵擾,基層卻有許多不該有的聲音:

                  老百姓說,民不惹官,監督是給自己找麻煩;

                  紀檢干部說,偏離主業,缺少“抓手”,基層的事不好管;

                  村官認為,“我就是法、法就是我”,為村民做事不少,就該有回報。

                  “權力和責任是一架天平的兩端,當貪欲、縱容和落后思維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砝碼蛀空,‘小官任性’就會橫行鄉里,打破基層政治生態平衡,黨組織的穩固也就無從談起。”劉清理認為。

                  2014年以來,河南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持續推進紀檢監察機關“三轉”,大力扭轉不良局面。

                  各級黨委權責對等,有錯必糾,有責必問,紀檢監察部門嚴格監督執紀,“一案雙查”強力追責......2014年,全省追究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鄉鎮黨委書記61人、鄉鎮長39人,追究監督不力的鄉鎮紀委書記49人;查處違反“八項規定”鄉科級以下干部4344起,黨政紀處分2584人;雙月通報和專項通報1026起典型案例。

                  同時,查處案件“標配”調查報告、剖析報告、說理性處分決定書和紀律檢查建議書,促本人服紀悔過、他人明紀自警、單位自查整改......

                  “基層腐敗難治理,很大程度上在于制度執行‘層層遞減’難扎根。”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孫玉會認為,正因“抓手”明確、追責嚴厲,黨風廉政責任才能穩穩下沉。

                  2015年4月21日,滎陽市一位村民向記者談起一年來基層的變化。

                  “風險等級牌,廉政風險點、防范措施和‘村級事務運行流程圖’全公開。”他說,“以前不敢、不懂監督,如今記錄村里收支、工程招投標等‘村情民意’的小報,我們格外關注。”

                  “出現腐敗問題,不但當事人被問責,‘一把手’和村支部也要被追責。‘兩個責任’緊箍咒讓基層黨員干部繃緊了弦。”一位村支書感嘆道。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一位剛接受了縣紀委集體約談的鄉鎮紀委書記如是理解,“誰‘掉鏈子’問誰的責。保障責權平衡,使基層組織建設健康有序,人人有責。”

                  猛藥去疴專治“摸黑走路”

                  惠民補貼、危房改造......凡經手項目,有機可乘就“雁過拔毛”,甚至來個集體資金“乾坤大挪移”、以丑為美大搞“四風”......

                  2014年的一次基層調研中,了解到的用權亂象讓省紀委信訪室副主任王新展拳頭緊握。

                  “基層腐敗是沉疴積弊、權力慣性‘摸黑走路’。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腐敗機會更多,定要猛藥去疴!”

                  繼2013年治理后,2014年河南“鏡頭不換”,再度展開基層侵害群眾利益信訪舉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圍繞貪污、挪用、侵占集體“三資”,截留、騙取危房改造等重點問題,對三年來所有基層侵害群眾利益信訪舉報和‘四風’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建臺賬,嚴辦案。

                  號角吹響了。

                  省紀委9個督導組劃片督導,專項治理活動辦公室每周開會、每半月通報一次,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各級各部門接受網絡、電話、信件舉報,村組設信訪信息員,鄉鎮便民中心設信訪窗口......

                  洛陽市“地毯式”摸排線索;焦作市“一名包案領導、一個專案組、一套辦理方案”對問題查清查透......

                  “全省斬獲的3719起線索以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為主,有上千萬的‘大案’,但更多是幾萬、幾千、幾百元的‘小案’。”王新展加重語氣:“反腐莫論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動輒則咎,嚴查嚴辦。”

                  開封市紀委走訪30多戶,取證百余份,查實杞縣付集鎮龐屯村支書李桃營挪用資金2.2萬元、亂收費、套取危房改造款的事實;

                  駐馬店市確山縣紀委查實留莊鎮毛繩村干部鄭進軍虛報領取“農村改廁項目”補貼款,給其黨內警告處分......

                  “治理的影響并不簡單在于清除了多少個貪官,更重要的是,它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和社會公正,提振了民心,促進了穩定和諧。”王新展說。

                  標本兼治盤活“源頭之廉”

                  “解決基層信訪問題,重心在基層,經驗來自基層。由治標到治本,須以民意為導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借基層經驗扎實制度‘籠子’,構建長效機制,盤活‘源頭之廉’。” 孫玉會說。

                  2014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則》、《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基本標準》等705項基層涉紀信訪制度應運而生,信訪制度、程序、辦理、結果四公開的“陽光信訪”深入推進。

                  推行“陽光村務”——開封市杞縣城關鎮規定,村報賬員須持由村支書、村監委等多方簽字的正規票據到“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入賬,兩榜公示村集體資產、資源變更并報中心。

                  搭建信訪“直通車”——信陽市及該市9個縣區開通“紀委書記手機短信平臺”,紀委書記每天批辦群眾舉報信息和意見建議。

                  依靠群眾監督,加強組織建設——濟源市建立“基層群眾代表參與信訪調查制度”;鄭州市上街區聘請群眾擔任“網格廉情預警信息員”,收集預警信息,制定防范措施,消除廉政“盲點”......

                  “從嚴治黨著實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一位曾參與信訪調查的群眾說出感受。

                  今年,征程還在繼續。

                  完善細化省委基層民主決策、便民服務、矛盾調處、黨風政風監督等四項機制;

                  探索推行省紀委“四議兩公開”管權、“三資代理”管錢、“兩個責任”管官,制度化、常態化的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模式;

                  另外,深入基層的市縣黨委巡察制度也已建立實行......

                  “基層是黨風廉政基礎所在,基層權力失范,如涓涓細流穿罅破巖。”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認為,其中的治與管,既要弘揚焦裕祿和紅旗渠精神,開拓創新,又要依靠群眾監督,使群眾看得到、體會得到、享受得到全面從嚴治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