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為啥嗑瓜子可以嗑很久 看書學習卻不行

                一個人無聊的時候磕瓜子可以那么長的時間,而且還想繼續磕。 而讀書看書或者學習卻不能堅持下去。 是因為注意力沒有集中在上面嗎? 恐懼看書是什么問題?又該怎么解決?

                  求心理學家或者什么的,分析一下,一個人無聊的時候磕瓜子可以那么長的時間,而且還想繼續磕。 而讀書看書或者學習卻不能堅持下去。 是因為注意力沒有集中在上面嗎? 恐懼看書是什么問題?又該怎么解決? 看書堅持不了半個小時 是因為神經衰弱嗎?「以前看過一個關于精神病的視頻,教授說看書堅持不了半小時以上 心思集中一個地方不夠半小時 就是神經衰弱」有道理嗎? 又該如何解決?

                  人做事情,都需要有個反饋,反饋的周期越久,感覺上就越困難。

                  先做個實驗,找個空曠地,走直線,二十步,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問題。現在閉上眼睛,再走一遍,看看還是直線嗎?為什么變難了?(實驗時請注意安全,盡量兩個人配合)

                  因為沒有反饋。

                  再來個實驗,磕瓜子,題主能磕一個小時無壓力。我們換個規則,現在你只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來。磕一個小時,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有點無趣了?同樣的時間,瓜子仁也沒少吃,為什么感覺變了?

                  因為反饋的周期拉長了。

                  很多大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事務重復或迭代而成,每個小事務中,包含了反饋和校正。反饋的周期越短,越為容易上手。磕瓜子容易,因為在兩秒內就能得到反饋。而學習難,因為學習的反饋周期長。

                  一個典型的學習周期是這樣:學習,思考,應用,校正。這個周期越短,學習就越輕松。合理的安排學習計劃,縮短學習周期,同樣的東西,可以學得更高效,輕松。

                  毅力重要,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毅力決定了我們可以忍受多長的反饋周期,但沒有決定我們可以學什么,不可以學什么。我曾以為自己背不了GRE單詞,但在應用了合適的方法后,把1,2個月的學習周期縮短在1,2天內,5個月左右就把單詞刷到了2萬多。毅力可能是天生的,但方法是靈活的。

                  不僅學習如此,很多事情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思路。

                  健身,就對著鏡子舉啞鈴。

                  減肥,就每天早上稱體重。

                  考試,就要刷題加改錯。

                  學編程,就一邊翻書,一邊打開IDE。

                  買衣服,就要穿到身上照鏡子。

                  刻意的提高毅力,是一個事倍功半的事,不如思考如何縮短反饋周期,降低學習難度,既提高了成績,又增加了自信。

                  (作者:mu peng;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