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河南“上市公司+原始股受讓”投資亂局

                在“無股權不富”的投資概念沖擊下,一個個“上市公司”正在導演著原始股售賣大戲。一個時期以來,本報接到多個讀者來電,講述他們投資“原始股”,從一夜暴富的美夢驟然深陷驚魂乃至血本無歸的經歷。

                  個案|某環保公司宣稱“原始股投資”年化收益率48%相當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21倍

                  9月1日,鄭州市民王建國(化名)與其維權團隊成員正向警方陸續提交申訴材料,指控上海某環保公司及其負責人段某,涉嫌編造“公司上市后受讓原始股”的謊言。

                  該案目前仍處在警方偵查階段,事件的輪廓與波及范圍尚不清晰。坊間消息稱,大約一年前,涉案的前述公司在鄭召開了一場“定向增資擴股河南首發”發布會,宣稱是國內一家專注于垃圾發電和生產“再生煤”的領先企業,投資遍布江浙滬、京津、豫陜等省,已建及在建項目共計14個,并于當年5月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完成掛牌上市。

                  會議組織者編織的炫目信息是:上市公司定增、職能部門背書、大手筆投資……

                  相比這些高大上的名頭,給王建國更現實的刺激是“原始股‘受讓’”。據涉案公司提出的受益方案:以4個自然月為期限,逐月按4分息支付。

                  “原始股投資”年化收益率48%,相當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約2.25%)的21倍。正因如此,錯過了發布會的王建國與數位投資人,是在兩日后“追到”涉案公司總部“買股”的。

                  而有媒體曾報道,涉案公司組織的該場活動共聚集了200余人。

                  豈料,次月即發生了收益兌付危機。兩個月后,該公司鄭州總部“人去樓空”……

                  現象|賣股就像賣菜“上市公司”售賣原始股成風

                  王建國所遭遇的原始股問題并非個案。大河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新三板、新四板的火熱,國內出現新一輪原始股發售潮,各地民間皆有上演。

                  8月初,某珠寶公司在鄭東新區舉辦了一場掛牌上市答謝會暨原始股首發儀式。該公司披露的消息顯示,“現場購買原始股和企業內部流通股總額達1000多萬元”。

                  今年6月,某農業科技公司在登陸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后,同樣開啟了原始股發售。該公司一名高管稱,內部原始股權每股1.61元,一萬股起購,預期在年底每股股值將上升到2.08元。

                  “此次出讓股權的比例為公司總市值的10%。公司將在3年內完成公司重組,正式在‘中小板’上市。屆時,所有認購人的股值將會有2倍甚至100倍以上的增值。”上述高管稱。

                  為了增加誘惑力,該公司還制定了“回收條款”:滿3年后公司如未成功上市,認購人有權隨時退還該股權,恢復原狀。屆時,出讓方保證無條件用現金回購股權,并按股權本金的30%分配紅利。

                  記者注意到,出售原始股的公司將這一種風險極高的投資鼓吹為“低風險”。

                  今年7月,一家酒業公司對外宣稱,公司即將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原始股預售也啟動在即。這家公司的宣傳資料稱,原始股權投資有超高的投資回報率。無商不富,無股權不大富。股權投資是一種新興的投資型創業模式,它具有收益高、風險小及容易操作的特點。你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找到一家擁有一流管理團隊的一流企業,放心地把資金交給他們,成為這家企業的老板,讓他們利用你的資金為你創造財富。

                  記者調查發現,原始股售賣行為在“四板”上市企業中較為集中。部分企業掛牌“四板”后,即開啟了原始股的融資模式。

                  調查|“上市公司+原始股受讓”一場異化的資本游戲

                  “上市公司+原始股受讓”,這個攪動無數人暴富幻想的玄妙故事,在投行人士看來卻是“自砸腳面”的邏輯。

                  異化

                  1

                  混淆“上市公司”概念?

                  仍以上海某環保公司為例,其宣稱在某區域股交中心(通常稱為“四板”)已掛牌上市。但這與真正走完IPO流程、登陸A股的上市企業是完全兩個概念。

                  河南一“四板”業務中介負責人透露,與到主板上市的動輒數千萬元的費用相比,那些到“四板”掛牌的企業,只是個報價展示系統,不需要報表審計/股改,披露信息也是全憑自愿,而整套掛牌費用甚至僅需三五萬元,一兩個月就能搞定。深圳前海、上海股交中心掛牌費用會貴些,其他“四板”市場多是幾萬塊錢隨便挑。這是因為,區域股交中心并不具備A股“做市交易”(在二級市場向公眾投資者公開銷售股票)的資格與功能,僅相當于一個“廣告櫥窗”,或僅具備“場外交易”功能。而場外交易,是指公司股權可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系統內交易,針對投資機構或持50萬以上資產證明個人投資者,且股東總量不得超過200人。

                  異化

                  2

                  “借詞”玩法純屬張冠李戴

                  定向增發、原始股受讓、股權融資等投資市場常用詞,被一些公司掛為“賣股”的噱頭。中原證券新三板業務總部經理李林立稱,任何完成工商登記注冊的公司,都可銷售原始股、進行定向增發。哪怕只是個賣炒瓜子的小店,只要投資人有意做合伙生意,與合伙人談妥投資總額與出資額,到工商部門做個注冊資本金、股東信息變更即可。而上市公司不能隨意,任何舉動都要合規,并向交易所報備。

                  異化

                  3

                  編造“轉板”故事哄抬原始股虛幻預期

                  一些自稱已登陸“四板”的公司,聲稱在未來兩三年后,可從區域股交中心“轉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因而,其發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漲潛力。李林立說,“四板”、新三板、中小板三個不同等級的交易市場,隸屬完全不同的運營管理機構,根本不存在“轉板”的可能。嚴格來說,“四板”掛牌企業仍是非公眾公司。要實現登陸新三板、中小板,需要從原有市場先完成退市,向新目標市場完成申報。

                  醒語

                  風險極大民眾不適合參與

                  打著“原始股受讓”旗號、干非法融資勾當的現象,在省內資本市場已十分猖獗。股權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投資領域,個人投資者在不具有專業能力和獲得優質項目資源的情況下去投資,就如同盲人騎瞎馬。一旦購買這些企業的原始股,輕者股票無法變現,嚴重者,隨著企業破產倒閉,所投資的血汗錢,有可能血本無歸。

                  ——日前在省內投行業發起的一場“原始股投資的機遇與陷阱”研討會上,九郡資本董事長馬滎中這樣說

                  “即使是PE機構與券商來操作原始股,也只有1%到10%的成功率。作為個人投資者,即使能達到這樣的成功率,但你能賠得起嗎?”

                  ——一位業內人士采訪中這樣反問記者

                  (楊霄 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