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圖庫 社區 娛樂 地市 財經 汽車 房產 女性 健康 美食 旅游 家居 教育 法制 農村
                >> 返回映象網首頁
                黃怒波出資160萬美元換回7根圓明園石柱

                2014-02-12 09:1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013年仲夏,在外漂泊了整整153年的圓明園兔首、鼠首兩尊銅像被安放在國家博物館,融入歷史長河。過去的153年里,它們不曾分離。據考證,兔首、鼠首先后輾轉于5個歐洲人手中,有畫家、貴族、古董商、服裝設計師和巨賈。

                  繼兔首、鼠首之后,圓明園7根大理石柱子也將于今年秋天回國。近日,挪威一家博物館與一名中國商人黃怒波達成的協議,將歸還收藏在館內的圓明園大理石柱子作為這位商人資助博物館的回報。

                  這幾根大理石柱是不是真的圓明園文物呢?又是什么因緣促成它們回歸?回歸又將被放在哪里?為此中國之聲記者分別采訪了促成它們回歸的商人黃怒波以及一直關注研究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

                  從圖片上看,這七根大理石柱灰白色泛著黃,石刻構建上有雕花,和現在圓明園遺址上的石刻一樣。據外媒報道,在1907年至1935期間,一個叫約翰的挪威將軍捐獻給了挪威KODE博物館。這7根理石柱曾經被擺放在圓明園哪里?如何流失到了挪威?劉陽介紹:

                  劉陽:西洋樓的,但是它不是西洋樓一處的,有諧奇趣的也有遠瀛觀的還有海晏堂的構件,但是怎么出去的現在挪威方面也沒有記錄,我也沒有查到,這百分之百是出自圓明園的遺址,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從別人那買的,一種直接拿的。但是即便是他買的,那家也是從圓明園拿的,歸根結底還是從圓明園順走的。

                  這七根石柱在他鄉的博物館鮮為人知,它們能夠被發現并回到祖國,緣起于中國商人黃怒波的無意走進。

                  黃怒波:當時我看了以后覺得很震撼,當時我眼淚也下來了,因為這是我們國恥。我對他們說,第一你們不要展出這個東西。第二,希望能不能把這個歸還給我,就這么談,談得很好。

                  2013年5月黃怒波與挪威的這家博物館開始商談7根圓明園大理石柱回歸中國一事,經過幾輪商談,12月,協議正式在博物館簽訂。協議條款提到,黃怒波將向這家挪威博物館捐資1000萬挪威克朗(約合160萬美元),黃怒波強調,這筆錢并非購買文物的價款。石柱回國之后,黃怒波決定將捐給母校——北京大學收藏。

                  黃怒波:因為我是北大的校友,這個拿了我個人也不能收藏,這屬于國家的東西,還是把它捐到北大。為什么捐北大?北大就是圓明園的一部分,所以把它放在那個地方,也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再一個也是名至實歸,放到北大跟圓明園結構沒有什么大差別。再一個我信任北大,是我的母校,回到中國就行,在中國的國土上在哪里不重要,但是別私人收藏,不要變成買賣關系。

                  和圓明園兔首、鼠首一樣,今年這一次圓明園7根大理石柱子也是通過民間的力量以捐贈的方式回國,面對海外流失文物再一次以捐贈方式回歸中國,對此國家文物局如何看待?

                  國家文物局回應:國家文物局注意到近日媒體報道的挪威將向中國歸還部分圓明園文物一事,此前我們也尚未接到挪威或者國內有關方面就圓明園文物返還事的情況通報。

                  國家文物局對中國非法流失文物,包括但不限于圓明園文物返還問題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主張通過外交和法律等手段,按照國際社會處理非法流失文物返還問題的原則精神,促成中國非法流失文物的回歸。我們贊賞社會各界就促成中國非法流失文物回歸所做的各種努力,也愿在國際公約的原則下,與相關國家博物館機構合作。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就好比是圓明園的丟失的孩子,孩子要回來了,但沒有回到自己出生的窩里。圓明園會不會反對?為此記者致電圓明園,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目前所知道的信息和媒體報道一樣,并不知道更多的細節和進展,至于回歸后的文物放在哪里?和上次的兔鼠首一樣,并不是他們這個層面所能決定。

                  去年兔鼠首回歸中國被放進了國家博物館,這一次的大理石柱將被展示在北京大學,為什么都沒有放回圓明園?對此圓明園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表示遺憾。

                  劉陽:這些東西回歸之后為什么都不回歸圓明園,而都回歸另外的博物館,這是否是存在一個商業炒作的問題?中國人是不是在學法國人炒作自己的企業、自己。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單純的愛國主義行為,即便是一個單純的愛國主義行為,這樣的做法值不值的推廣?是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北京地圖上,從圓明園到國家博物館的直線距離是3.2公里左右。然而,這短短的一段路程,兔首、鼠首卻花費了一個半世紀來跨越。

                  一位旅法華人曾在佳士得拍賣圓明園獸首預展后發出這樣的感慨:“細如發絲的紋路,隱藏了150年的屈辱、劫難和滄桑,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邊,何日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相聚……”

                  流失的文物,像是被帶走的孩子,總是帶有太多歷史傷疤和情感記憶,“追討”成了很多人治愈民族傷痛的唯一方法。而我們,需要更加凝聚的力量讓我們“走失的孩子們”回家……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映象網>> 房產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圖庫|社區|娛樂

                    地市|財經|汽車|房產

                    女性|健康|美食|旅游

                    家居|教育|法制|農村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