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家企業坐等IPO開閘 創業板有望率先重啟IPO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正接近尾聲,首次公開募股(IPO)重啟已箭在弦上。這一消息給市場帶來擔憂:誰能阻止批量新發的股票不被爆炒?誰能監管新股入市門檻不被放水。
創業板有望
率先重啟IPO
自這輪新股發行暫停以來,排隊等候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堰塞湖”對股市形成重壓。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滬深兩市共有IPO在審企業746家,與前一周相比未發生變化。這是自5月IPO財務核查結束以來,在審企業沒有發生擴編的第一周。
證監會發言人7月12日表示,證監會將適時推出經修改完善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并抓緊制定有關配套辦法規則,企業發行上市要符合指導意見及配套規則所規定的所有條件,才可拿到批文。
其實,證監會6月7日就已發布“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并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主要內容有:進一步提前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時點,企業可先發行公司債,新股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上市兩年內發行人減持股價不低于發行價等。目前,監管部門正根據社會意見對方案進行修改,不久將正式發布。市場人士推斷,定稿后的方案或將在7月底左右公布。
與此同時,根據證監會的工作安排,于6月7日抽簽產生的第二批10家IPO財務專項檢查抽查企業的現場檢查已處于陸續收尾階段,目前各檢查組已完成對工作底稿的審閱。
業內人士據此分析,IPO開閘已箭在弦上,只是時間尚未確定。
證監會表示,正在研究修改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的財務條件,將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準入標準。武漢資深證券研究員謝臣認為,這將有利于創業板在IPO重啟后率先批量發行。
此外,最近兩市成交額急劇放大、漲幅較大,也被市場認定為有利于IPO重啟。謝臣說,若在不景氣的股市環境下重啟IPO,必將對新股發行不利。此次,監管層持續釋放創業板、新三板等利好消息,市場情緒正在逐步恢復。
重新開閘
引發市場擔憂
盡管新股發行新規尚未正式發布,但已有投資者開始擔憂:降低創業板財務門檻將迎來上市高潮,難免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06家創業板公司均被重要股東不同程度凈減持,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67.54%。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說:“如果融資門檻過低,不排除有人魚目混珠,擾亂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
同時,對于一直被市場詬病的“炒新”“炒小”現象,新股發行放開后能否徹底遏制,許多股民表示擔憂。記者了解到,多家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正在向中介機構撒網,希望能獲得新股網下配售權。他們普遍預期,在新政下新股發行定價會有所降低,新股上市股價可能遭到爆炒。
不少投行人士擔心:“重新發行的新股數量會很多,其財務狀況都經過了嚴格審核,一級市場估值肯定下壓,必然將加大二級市場的爆炒。”
“新股發行改革方案不久將公布,新規如果不能破除”圈錢“弊病,重啟后市場仍會陷入‘熊市’。”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在當前股市資金總量一定的前提下,新股發行需要新增資金回歸,但是如果新政不能吸引資金注入,市場將更加“失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