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搶反彈被深套 行情來了股民反倒減倉
A股市場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迎來了大幅反彈,上證指數從去年12月初的2000點附近一路上漲到2300點左右,累計上漲了近兩成。行情的持續上漲原本應該激活更多人氣,然而,與此相反的是,大量散戶此時卻選擇“黎明撤退”,不在股市玩了。12月份持倉的A股賬戶數環比減少近50萬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股市漲了股民卻跑了?在當前市場處于底部區間,機構投資者大舉入市之時,廣大股民為何選擇“失敗大逃亡”?
50萬散戶“兩面挨耳光”
中國股市的新增開戶數一直被視為“散戶風向標”,反映出中小股民對于市場的信心和態度。據中登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A股2012年新增開戶數僅有552.45萬戶,較2011年同比減少接近五成。尤其是在12月份,持倉的A股賬戶數為5514.49萬戶,環比減少了45.46萬戶,降幅為0.82%。持倉A股賬戶占全部A股有效賬戶的比重為39.98%,環比下降了0.45個百分點。
與近50萬股民選擇撤離股市形成鮮明對比,機構投資者成為此輪市場反彈的最大動力。尤其是在證監會的大力推動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大舉入市。數據顯示,2012年QFII新增開戶為120個,是2011年新增開戶數的5倍。在機構投資者的帶動下,滬深股市全線觸底反彈,一個月內從階段低點最多上漲近20%,金融、房地產、基建、生物醫藥等行業板塊的一大批個股反彈幅度甚至超過30%。
“散戶似乎永遠是這個市場最悲催的群體。”財經評論員水皮表示,他們經常兩面挨耳光,低吸高拋變成追漲殺跌;該減倉的時候加倉,該加倉的時候減倉;該退場的時候進場,該進場的時候離場;該止損的時候心存僥幸,該堅持的時候卻斬倉銷戶。
清倉離場是因為“套”怕了
“盡管股市漲了,但投資者卻還出現了流失現象,歸根到底還是由于投資者對當前股市缺少信心的表現。”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股市經過最近幾年的持續下跌,投資者信心盡失。要恢復投資者的信心,顯然不是這一個月的上漲行情就能夠做到的。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對中國股市失去信心是股民清倉離場最主要的原因。他表示,在各種投資里面,股市是最讓人傷心欲絕的,80%、90%的股民最近這三年不僅沒賺到錢,而且虧損都比較大。很多股民都還套牢的很深,其中很多都是在股市反彈階段入市時被套的,而那些提前就割肉出場沒有被套的股民,則是因為他們對股市已經死心了。在中國堅持長期投資的股民基本上沒有能賺到錢,所以他們寧愿把錢存在銀行或者去買房,因為這樣更能保值增值。
讓圈錢者加倍付出代價
“而要真正恢復投資者信心,根治這個怪胎,中國股市就必須改變‘圈錢市’的定位。”皮海洲認為,就必須讓股市從為融資服務轉移到為投資者服務的正確軌道上來。企業上市融資當然可以,但必須是建立在給予投資者足夠回報的基礎上。而且上市公司各種違法違規必須受到嚴懲,并且建立嚴格的賠償制度,引入集體訴訟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鼓勵股民長期投資不是證監會應該做的事情,監管部門應該制定制度,要嚴格執法,要讓股民樹立信心,要讓股民真正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何維達表示,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的把關及分紅方面做的還不夠。這些年很普遍的現象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老總,賺到錢后就套現大量的資金,并轉到國外去了。而國家對這方面的監管及制度規定都沒有跟上,像這種資金應該明確規定其中60%還要用于投資,而且必須用于境內的投資,不能全部一鍋端就拿走轉到國外去了,要有相應的制度進行把關。尤其是套現欺騙股民的這種上市公司應該要有追究責任的制度,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券商,企業一上市就把股價炒得很高,然后到第二年,最多第三年就變成垃圾股或者ST股了,他們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何維達強調,要維護散戶的利益,必須要建立賠償制度。證監會要加大對這些垃圾公司、圈錢的公司和券商進行打擊甚至賠償,要讓他們把賺到的錢吐出來賠償股民,要讓這些圈錢的人今后圈錢的成本比他所獲得的還要大的時候,就不會有人去圈錢了。(周小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