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價值已現 1.2萬億發行量創新高

                2012-09-29 08: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實習生 張夏楠 北京報道

                  銀行信貸萎靡,股市持續走低,債券市場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市場。

                  來自中國銀行(601988)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處于存續期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企業1204家,同比增長51.8%;涉及信用增進機構47家,同比增長95.8%。由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余額已經達到3.7萬億元。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債券市場將成為企業融資的主要選擇之一,債務融資占比提高的趨勢不可逆轉。”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楊農9月24日表示。

                  隨著QE3的影響逐漸淡化,國內經濟依舊處于筑底態勢,市場普遍判斷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四季度不會發生改變,資金面對債市的沖擊將會逐漸消退。不少機構研究報告對四季度的債券市場表示樂觀。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屈慶認為,當前債券市場反映的是復蘇的經濟周期。經歷了前期的調整,信用債配置價值已經逐步體現。

                  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各市場債券發行規模(扣除央票)達到2.36萬億元,較二季度環比增加14.6%。信用債發行刷新了單季信用債發行的歷史新高,與利率債的發行量幾乎持平,信用債投資價值受到重視。

                  經濟向好助推

                  業內認為,臨近季末,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存款已逐步到位,在央行9月25日祭出單日最高2900億元的逆回購之后,市場資金需求整體呈現寬松狀態。加之四季度央票及公開市場到期量較大,財政存款季節性增加,外匯占款將觸底反彈,市場流動性面臨的積極因素更多,QE3的影響已經消退,貨幣政策或將繼續維持寬松。

                  屈慶認為信用周期和經濟周期匹配度很高:經濟衰退時,企業主動進行信用收縮,信用風險爆發,利差到頂點;經濟復蘇時,貨幣政策放松,企業被動信用膨脹,信用風險緩和,利差縮小。“2012年主動信用收縮過程已經結束,未來將進入信用膨脹周期。”他認為。

                  近期,發改委集中批復大量基建項目,國務院通過了16項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出口,在“穩增長”措施的刺激之下,持續下行的經濟似乎顯現出一絲向好的勢頭。

                  目前市場對四季度的經濟觸底回升的預期升高,期待下行風險的釋放會帶來投資者信心的提升,進而拉動社會融資的上升。

                  市場流動性的好轉,引發機構對四季度的債市較為樂觀的判斷。申銀萬國認為經歷了前期的調整,信用債配置價值已經逐步體現。

                  但也有悲觀情緒認為,由于融資環境的惡化,銀行信貸投放難免謹慎,而其余社會融資渠道也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央行貨幣政策不會明顯放松,債市利好有限。

                  信用債價值突顯

                  三季度以來,債市發行中利率債一頭熱,而信用債受冷的局面得到扭轉。

                  今年以來,利率債融資呈現穩中略升。受政府新一輪大規模投融資刺激,城投債尤為受到熱捧。進入7月,城投類短融、中票發行明顯放松。8月初推出的資產支持債券(ABN)以及醞釀之中的城市基建私募債也成為城投債擴容的催化劑。

                  而9月27日的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信用債發行刷新了單季信用債發行的歷史新高,與利率債的發行量幾乎持平:其中利率產品發行金額為11892.18億元,比二季度相比略有增加;信用產品發行金額則達到近1.2萬億元,較第二季度增長30.21%。

                  對于四季度的債市表現,機構普遍認為利率債、信用債的供應壓力都將有望較三季度有所減輕。

                  華泰證券(601688)在四季度債券投資策略中提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相比利率債,信用債的持有價值更加突出。

                  由收益率對比數據也可以看到,中低等級信用債的到期收益率已經超越6%。招商證券(600999)分析報告認為,大多數發行債券的企業擁有政府信用,或高質押和資信,整體來看,公司債和企業債的償債風險可控,大范圍爆發違約事件的概率不大,信用債市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但如果經濟持續下滑,企業業績繼續惡化,信用風險再度釋放,或者通脹壓力上升超過政策容忍度,央行再度緊縮貨幣,都會對信用債產生壓力。

                  另一方面,城投債的一路高歌也引發了市場對其信用風險的關注。市場開始擔憂,如果沒有經濟轉型的切實措施,大批基建項目無法實現刺激經濟的題中之義,反而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實際負債率。而且基礎設施建設等是需要長期投入的,但地方融資平臺一般只能支持3至5年期限的債務,持續的資金落實也令人擔憂。(張夏楠)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