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債券呼之欲出 風險識別能力需加強
4月9日,ST海龍刊登了短融“11海龍CP01”的兌付公告。作為國內債券市場六年來第一例垃圾債券,該公告讓一直討論得如火如荼的高收益債券再度升溫。
高收益債券呼之欲出
事實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3月5日就表示,今年上半年可能推出高收益債券。
高收益債券,是根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對債券的信用等級劃分,低于Baa或BBB的債券,在國內也稱垃圾債。
“發行垃圾債主要是為了拓展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給他們平等的發債機會,以緩解融資難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還能有效引導全民放貸、民間集資、地下錢莊、高利貸等走上正道,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
在美國、歐洲等海外成熟市場,垃圾債已經發展成一種較為重要的融資形式。據記者了解,在垃圾債的發源地美國,垃圾債占全部債券的比重在20%左右。而在中國,垃圾債則剛剛起步。
“"11海龍CP01"已經是事實上標準的垃圾債。 ”董登新教授告訴本報記者,敢以5.8%的低利率發債,是因為ST海龍仍然處于退市制度的老體制中,垃圾股的死不退市,使得投資者依然把它的身價等同于正常的上市公司。 “中國需要垃圾債,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需要垃圾債,公司債券市場需要垃圾債。沒有垃圾債的債券市場是不完整的,也不是真正市場化的。 ”
“十二五期間應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其中也包括股市和債市之間的相互平衡。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重股市、輕債市,融資模式也是重股權融資、輕債務融資,因而債券市場需要大力發展。我們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市場發展滯后、緩慢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市場化機制的推動,因此,垃圾債的誕生,一定可以助推整個公司債市場的快速擴容和向前發展。
風險識別能力需加強
2009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1978至2007年,美國高收益債券收益率的年度算術平均值達到12.09%,而同期 10年期國債為7.25%,高出近5個百分點。
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 199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當年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由1989年的5.8%急劇上升至9.7%。金融危機之后的2009年,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更是達到了13.5%。
國泰君安的研究也顯示,高收益債會打開信用債評級的下限,打開信用債收益率的上限,因此會加劇信用債的評級和收益率的分化。
為了切實防控高收益債推出后的風險,3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耿亮說,上交所將制定規則對投資者進行適當管理,要求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目前擬主要由機構投資者購買。同時,將由發債主體、上交所出資,共同建立償債基金,降低償債風險。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認為,會進入垃圾債市場的必然是那些專業化的投資團隊,需具有良好的風險辨別和承擔能力,否則,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垃圾債是投機者的天堂,更是有錢人和冒險者的投資樂園。”董登新教授告訴記者,關鍵是要監管到位,發行程序規范透明。但是中國由于各種原因,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遠遠達滿足不了投資人的需求。
上海一券商分析師指出,未來要實現普遍意義上的中小企業發行垃圾債融資,需要客觀的評級體系,非常透明的信息披露,并且有完善的法律破產清償制度,這樣才可以逐步放寬市場發行人準入資格,“在信息盡量對稱的基礎上,市場將決定是否接受高風險企業發債。 ”
“高收益債需要比國債市場更高的流動性才能去釋放高風險?!焙嵩浇淌诮ㄗh,建立一個多層次的場外交易市場,不僅解決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流動問題,而且還要解決債券的流通問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