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點銀行理財產品銷售 收益率與期限“錯配”

                2013-07-02 11: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窮瘋了”——這個看似絕對跟“高富帥”不沾邊的詞語近來卻被人用以描述商業銀行對于資金的渴望,盡管中國銀行業號稱連續多年全球最賺錢。

                  在剛剛過去的六月份最后一周,銀行理財產品也經歷了年中時點前最后的一輪搏殺。為了在最后的時刻更多的招攬資金,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手法十分兇悍,一方面銀行將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調高,甚至多家銀行都出現了同一款理財產品期限越短預期收益率反而越高的“主動性錯配”;另一方面,銀行的理財經理在描述理財產品時將故意將有風險的投資與存款進行混淆。

                  收益率與期限倒掛

                  通常而言,同一家銀行同一款或系列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與時限成正比,但是近日多家銀行推出的跨時點理財產品打破了這一慣例。

                  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35天增利理財產品的認購期為6月26日至7月1日,其收益率設定為:個人(普通)6.20%、個人(高端)6.45%、個人(尊享)6.65%、個人(尊特)6.80%;而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雙月增利理財產品(62天)的認購期同樣為6月26日至7月1日,其收益率設定為:個人(普通)6.10%、個人(高端)6.35%、個人(尊享)6.50%,對比兩只產品可以看出,35天期限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于62天期限理財產品0.1-0.15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的情況并不是個案,從業內其他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最近計劃發行的理財產品來看,這種倒掛或者說“錯配”是大量存在的。

                  華夏銀行6月27日至7月3日發售的增盈增強型1346號理財產品對應的期限為36天時,收益率分別為6.3%(5萬元起)、6.6%(20萬元起)、6.8%(70萬元起);對應的期限為89天時,收益率分別為6.2%(5萬元起)、6.5%(20萬元起)、6.6%(70萬元起),短期限產品的收益率顯然高于中短期限產品0.1-0.2個百分點。而華夏銀行6月27日-7月3日發售的創盈1469號(高資產凈值個人客戶)理財產品,36天期限的收益率分別為6.7%(20萬元起售)和6.9%(100萬元起售),88天的分別為6.5%和6.8%。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近期商業銀行普遍缺乏資金,資金的價碼自然水漲船高,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較高,而從中長期來看,資金的流動性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而且如果將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設定得過高,銀行的“不達標”風險也將更高,這對于銀行“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也將形成較大壓力。因此,才會出現理財產品市場期限與收益率普遍的倒掛局面。

                  擬售規模達“航母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35天增利理財產品的擬銷售規模高達60億元,這也是民生銀行35天增利理財產品史上最大的一次募集(從2011年年底至今),該行去年曾在跨2012年年末時點時(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推出過擬募集規模55億元的理財產品,其余還有少數幾次擬募集規模超過40億元。相對而言,25億元左右的擬募集規模對于民生銀行35天期限的理財產品最為常見。

                  民生銀行第084期(特別計劃)雙月增利理財產品的情況甚至更為明顯。該產品的擬銷售規模為50億元,而此前該行同期限同類產品中,連30億元規模以上的募集也鮮有出現,更多的擬銷售規模都在15億元左右。

                  上述兩款理財產品投資資產種類以及目標投資比例類似,均為:銀行間債券市場流通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投資方向為債券的基金專戶或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等投資工具30%-75%,符合監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50%-80%。以上投資比例可在[-15%,+15%]的區間內浮動,若超出該浮動范圍,銀行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公開信息披露。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電商風云2013

                電商風云2013

                2013風起再起,電商企業如何脫穎而出。

                投資者如何看球?

                投資者如何看球?

                中國足球有望獲得國家層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