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等金融機構身陷河南裕豐債務黑洞
工廠停產、建設工程停工、信托被提前終止、銀行貸款逾期、訴訟官司纏身、眾多債主催債,對于企業來說,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就有可能摧毀一個企業,如今,這些問題卻全部集中于一家企業——河南裕豐復合肥有限公司(下稱“裕豐公司”)。
6月14日,裕豐公司在鄭州銀行南陽分行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6000萬元發生逾期,拉開了引爆裕豐公司債務崩盤的序幕。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裕豐公司2012年就已經出現復合肥生產縮減、建設工程停工、拖欠稅款等問題的背景下,包括鄭州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卻依舊對裕豐公司進行貸款,涉及信貸資金數額達億元。
如果上述貸款及銀行承兌匯票逾期并形成不良貸款,那么對于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來說,巨額壞賬或者潛在的壞賬風險等不確定因素必然將影響其今后的業績,從而引發銀行資產質量風險的加劇。
包裝的影子公司?
6月21日,本報記者在位于河南南陽市鄧州產業集聚區的裕豐公司了解到,公司一期年產80萬噸復合肥生產廠區已經全部停產,而計劃總投資13億元的二期建設工地上,除3個倉庫完成框架結構外,雜草叢生的工地內只留了幾位工人看守。
“公司如果不把生產資金抽去江蘇搞房地產,復合肥公司也不會徹底癱瘓。”一位原裕豐公司職工告訴本報記者。
2009年,來自江蘇無錫的地產大佬鮑崇憲在河南鄧州成立裕豐公司,并高調宣稱其將邁入國內復合肥第一方陣,全力打造國內復合肥生產企業航母。
然而這個總占地面積675畝,總投資達16億元的重大項目,在隨后的實際生產經營中,并未達到計劃產能。由于生產建設資金和信貸資金挪作他用,裕豐公司一期復合肥生產甚至沒有資金購買原料,工人人數也從起初的400余人,減少為全面停產前的100多人。
經過本報記者調查,裕豐公司二期工程從2011年3月奠基后,建設期間曾發生多次停工,目前僅完成總工程的30%左右。記者也從鄧州市商務局了解到,裕豐公司二期工程僅投資了兩億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秘書長蘇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如果復合肥企業的原料都是外購,生產成本根本無法保障,其核心競爭力并不強。”
“裕豐公司一期工程計劃年產80萬噸,但實際年產能達到30萬噸就不錯了,根據停工前實際日產還不到200噸計算,一年也就生產6萬噸左右,僅僅屬于化肥企業中的小規模企業。”一位化肥行業專業人士表示,他并不看好該復合肥項目的前景,并推測其最終目的就是炒作或玩“資本游戲”。
鮑崇憲操盤裕豐公司的手法不禁令人想起了民間“稻草人”的故事。業界甚至猜測,裕豐公司只是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鮑崇憲直接或間接控股的50余家子公司或者說“影子公司”之一。
“旋轉”的債務黑洞
從鮑崇憲在河南成立裕豐公司之初,這場“資本游戲”就已拉開序幕。
1968年出生的鮑崇憲以房地產起家,2010年控股上海昔日首富周正毅旗下老牌上市公司ST海鳥(后更名為ST澄海)。鮑崇憲一直在積極推動資產重組。種種跡象表明,鮑崇憲設立裕豐公司,或與重組ST澄海緊密相連。
2012年上半年,受經濟形勢下滑、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鮑崇憲掌控下的眾多產業陷入泥潭。2012年3月末,裕豐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到63.9%,而其在江蘇無錫等地的房地產項目,更是經受著嚴峻的資金鏈斷裂威脅。
在國家政策對房地產行業調控之下,鮑崇憲根本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滿足自己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需求。為緩解資金壓力,鮑崇憲選擇以裕豐公司這個涉農公司為幌子,通過信托、銀行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方式套取資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