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 滬銀行業5月對公存貸均現低迷
貿易融資近一年來首現負增長
“找銀行貸款的企業風險太大,銀行找上門的企業卻不想貸款。”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實體經濟復蘇緩慢致不少企業經營受到影響,對銀行信貸有效需求不足。
“相比大企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該人士透露,滬上多家銀行中小、小微企業近階段貸款“都很難放”,該行分行相關業務條線負責人可能因此變動。
央行上海總部昨日公布的5月份金融數據顯示,滬本外幣貸款投放力度明顯減弱,其中對公貸款降幅較大。5月份,全市本外幣單位普通貸款減少125.9億元,其中短期單位貸款減少54.3億元,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減少65.7億元。
對公貸款的疲弱與近期貿易融資類業務監管趨嚴亦有較大聯系。數據顯示,滬貿易融資首現近一年來的負增長,當月減少21億元,環比多減93.1億元,其中外匯貿易融資僅增加4.8億美元,環比少增15.5億美元。
此外,宏遠證券分析師鄧海清解讀認為,“8號文”對信托理財產品的限制作用持續、5月票據貼現利率觸底反彈,也對信貸走勢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銀監會近期下發《關于排查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違規票據業務的通知》,重點檢查貼現資產和負債、買入返售和賣出回購票據發生額較大的機構,以及與商業銀行互為對手大量交易的票據業務。
綜合作用之下,5月份上海票據直貼有所減少,在當月全市票據融資增加24.5億元的情況下,直貼業務減少35.9億元。
存款方面,滬單位存款增長持續低迷,新增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5月份,全市新增本外幣單位存款185.3億元,環比少增12.1億元,而其中232.5億元的存款來自全市財政性存款。
上海貨幣信貸運行情況是全國情況的縮影。央行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社會融資總量為1.19萬億元,較上月回落5763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6674億元,較上月回落1255億元。
鄧海清對5月份相關數據解讀稱:“5月份新增信貸較4月下降、外管局監管加強導致熱錢流入回落,以及5月凈回籠現金1258億元,共同作用使M2同比較4月有所回落,但總量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鑒于目前增長比較低迷,通脹明顯低于預期目標,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下半年信貸政策有略微松動的空間。而就在6月1日至9日,有媒體援引權威人士數據稱,工、農、中、建四大行貸款發放量分別為750億元、580億元、380億元和460億元,總計2170億元,已超過四大行5月份整體信貸投放量,也遠超四大行去年6月份整體信貸投放量。(夏心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