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中行高手爭鋒:吸儲能力決定大行座次

                2013-04-16 09:10    來源:證券日報

                  截至去年年末,農行在總資產、總負債和凈利潤三個重要指標上均領先中行

                  今年是農業銀行上市后的第三個年頭,農行在總資產、總負債、凈利潤三項重要指標上均完成了對中行的超越。

                  前不久公布的2012年年報數據顯示,農行和中行的總資產分別為13.24萬億元和12.68萬億元,總負債則分別為12.5萬億元和11.82萬億元,農行均領先中行。而在凈利潤這一最核心的指標上,農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450.94億元,高于中行的1394.32億元,實現近年來的首次反超。

                  農行超越中行并沒有超乎市場預期,早在去年中報發布之時已顯露端倪。對此,研究機構也進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認為農行股改上市之后繼續釋放紅利。另一方面中行傳統優勢海外業務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同時國內網點落后于其他大行,導致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增長乏力。無論個中原因究竟為何,兩大行的重新排位再次彰顯了金融領域的瞬息萬變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殘酷。

                  中行農行的“老三之爭”

                  如果把中國銀行業看做一個武林,國有四大行一定是其中的四位頂尖高手。雖然高手之間絕少直接過招,但外界卻熱衷于對他們進行對比。

                  由于歷史傳承等因素,四大行業務上各有特長,這點從其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二。工行承接了央行的工商信貸和城鎮儲蓄業務,規模上一直領先于其他各行,建行則緊隨其后。從近些年數據來看,前兩位排序并無變化。但農行與中行倒是你追我趕,排序時有交替。

                  以國有銀行股改上市為分界線,在此之前農行規模領先于中行,2004年農行總資產為40140億元,排名第二,而中行總資產為34900億元,排名第四。此后,2005年建行首先完成上市,2006年中行和工行上市成功。而農行由于股改遲遲沒有突破,直到2010年才登陸資本市場。這期間,中行和農行的排位多次變化。

                  總資產方面,2006年至今的六年間,中行和農行各有三年領先對方,平分秋色。2007年,中行以6萬億元領先于農行的5.3萬億元。2008年和2009年,農行以微弱優勢反超中行。接下來兩年形勢又發生了逆轉,2010年中行總資產為10.46萬億元,農行則為10.34萬億元;2011年中行總資產為11.83億元,農行則為11.68萬億元。而去年,農行終于再次反超,總資產達到13.24萬億元,同比增長13.4%,中行總資產為12.68萬億元,同比增長7.19%。農行不僅總資產絕對額超越中行,而且同比增速也是大幅領先。

                  總負債方面,由于農行網點眾多,吸儲能力一直強于中行,從數據上也可以直接印證。2006年之后的六年里,農行在五個年頭里總負債高于中行。僅僅在2011年,中行和農行總負債分別為11.07萬億元、11.03萬億元,中行以微弱優勢領先農行。其余年份里,農行都超過了中行,也包括去年。2012年,農行和中行的總負債分別為12.5萬億元和11.8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和6.74%。

                  在最為核心的凈利潤指標方面,中行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時間里,中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562.3億元、635.4億元、808.2億元、1044.2億元和1241.8億元,全部領先于農行的437.9億元、514.7億元、649.9億元、948.7億元和1219.3億元。雖然中行一直保持領先,但是差距卻在逐步縮小,直到去年農行完成了凈利潤的反超。2012年,農行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450.9億元,同比增長18.97%;中行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394.3億元,同比增長12.20%,無論是凈利潤數額,還是凈利潤增速,農行都超過了中行。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如果以集團凈利潤來對比,中行仍然領先于農行。去年,中行實現集團凈利潤1455.2億元,農行為1451.3億元。這主要是由于中行子公司中銀香港貢獻了不菲的利潤,2012年中銀香港實現凈利潤209.3億港元。年報顯示,中行對中銀香港占有約66%的股權,部分利潤并不歸屬于中行,所以中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低于農行。

                  吸儲能力是核心

                  2012年,農行在總資產、總負債和凈利潤三個重要指標上均對中行領先。在這超越的背后,農行存貸業務的優勢不可忽視。去年,農行存款總額達10.86萬億元,領先于中行的9.17萬億元。并且回顧過往數據,農行存款總額也一直高于中行。

                  去年年報顯示,中行內地商業銀行部分,擁有一級分行、直屬分行37家,二級分行300家,基層分支機構10183家。反觀農行,截至2012年末,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472個,包括總行本部、總行營業部、3個總行專營機構、37個一級分行、348個二級分行、3482個一級支行、19545個基層營業機構以及55個其他機構。

                  農行營業網點兩倍于中行,眾多的營業網點和縣域業務優勢使其更易獲得低成本的存款。而中行的優勢在于海外業務,但國內物理網點覆蓋較之于其他大行卻是薄弱環節,也限制了國內業務的發展。年報顯示,中行2012年凈息差為2.15%,這一數字不僅在四大行中排在末位,甚至在已公布年報的上市銀行中也是最低的。而農行2.81%的凈息差則排在四大行首位。

                  由于國內對商業銀行實行嚴格的貸存比監管,從很大程度上講吸儲能力就決定了信貸投放能力。雖然中行在貸款總額數據上近幾年均高于農行(去年中行貸款總額為6.86萬億元),但在貸存比限制下,去年貸款增速僅為8.23%。而農行在強力的存款業務支持下,貸款增速為14.1%,貸款總額達到6.43萬億元。

                  2012年末,中行貸存比為71.99%,在四大行中最高。農行貸存比僅為59.22%,在所有上市銀行中都是最低的。另一組對比是,去年存款總額同比增速方面,中行下滑到個位數增長,僅為4.04%,而農行為12.9%。兩者的差距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在2012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農行行長張云表示,“未來城鎮化戰略對推動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也對銀行業特別是農行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他指出,農行2.3萬個營業網點中,1.25萬個在縣及縣域以下。在均衡性和城鄉統一性方面,農行最為完善,農行把城鎮化當做戰略機遇期來看待。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農行股改上市后的紅利釋放也是近兩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股改上市前對不良資產的剝離,使得農行擁有了穩定的資產質量。近兩年,農行保持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去年末,農行不良貸款余額858.4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5.1億元;不良貸款率1.33%,同比下降了0.22個百分點。(肖懷洋)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