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銀行理財產品未達預期收益均為結構型產品

                2013-01-09 09:06    來源:廣州日報

                  上月到期銀行理財產品達標率為99.7%

                   2013年伊始,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較去年末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到期且已經披露收益的2138款產品中,達標率為99.7%,僅有七款產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這七款產品均為結構型產品。專家提醒,結構型產品風險較高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市民在購買此類產品時需有風險意識和相關投資經驗。

                  去年12月到期產品

                  7款結構型產品未達標

                  2012年最后一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2月28日,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2899款,發行量較上月升0.2%。從產品投資期限來看,一月以內期限的短期產品和一年以上的長期產品發行量均環比大增。

                  而上月到期理財產品的整體達標情況依然不錯。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顯示,去年12月共有2603款產品到期,其中2138款產品披露了到期產品數據。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產品中,2131款產品達到了預期收益,達標率為99.7%,其余有七款產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七款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的產品均為結構型產品。其中一款為法興銀行掛鉤科技股產品,兩款為招商銀行掛鉤黃金(看漲型)產品,其余四款均為南洋商業銀行掛鉤匯率產品。七款產品中,實際年化收益最高為7.506%,最低為3%;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為15%,最低為5.3%。

                  相比銀行其他理財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比較高,多在5%~15%之間,而其實際收益則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分化現象,讓投資者又愛又恨。

                  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表示,對標的金融工具市場的判斷失誤或時點選擇錯誤,是結構型產品到期不能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

                  理財提醒:合理配置結構型理財產品

                  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其風險較高,對于投資者而言需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研究員吳濘江表示,對于銀行而言,發行結構型理財產品銀行必須在風險控制和投資管理能力上達到相應的水平。

                  吳濘江建議,結構型產品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進行投資。投資結構型理財產品,投資者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正確的風險意識,在看到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的同時,也要看到最低預期收益率,兩個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終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一些較為激進的結構性產品,最低預期收益率甚至為負,投資者一定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第三,投資者要有一定的與產品掛鉤標的相關的投資經驗。(李震)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