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的真正核爆:日本債市會崩盤?
日本股市在2013年迄今為止的強勢表現冠絕全球,去年11月“安倍經濟學”的啟動似乎“卓有成效”,而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上月再次祭出1.2萬億美元量化寬松計劃(QE).
這些動作促使日元匯率超速滑坡,而日經指數在半年內飆升超過70%。安倍經濟學是風險資產大漲的本質推動力,結合美聯儲(FED)近期弱化量寬政策的口風(暗示在年末降低量寬規模),因此日本央行現如今成為決定資產價格的最重要砝碼。
但是,如果日本當局政策一直是親股市而背棄日元,這對于日本國債市場來說是一場十足的災難。自日本央行實施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以來,日本國債價格的波動不下于此前的4倍。而價格的波動情況已突破了多年趨勢水準。
這一情況為何需加以重視?首先,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如果日本主權債務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收益率水平水漲船高,那么全球金融系統可能正經歷著結構性劇變。回想希臘資產價格的跌宕,后果令人不寒而栗——希臘的債券市場規模僅有日本的不到3%。
幾十年來,日本債券被世人認為是“無風險”的,而投資者也愿意以極低的利率水平向日本提供借款,這讓日本經濟還能夠蹣跚前行。
而若日本債市出現內爆,則就意味著全球第二大債市進入了空頭市場(全球機構投資者紛紛贖回),而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可能崩潰(全球貿易將遭遇沖擊).
上述后果對于全球經濟系統而言猶如一場地震,更糟糕的結果還在后面:如果日本債市崩盤,全球央行對于維護金融體系運作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日本在量化寬松方面是真正的帶頭人。
各國央行正密切留意日本的流動性舉措是否能在自身推廣,如果日本債市崩盤,那么由點至線,人們對量寬政策的信心將灰飛煙滅,雷曼兄弟(Lehman)破產后至今的一系列舉措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個玩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