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7月微跌0.11% 貶值壓力或倒逼降準

                2012-08-01 09: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隨著美元指數在5月份以來持續轉強,以新興經濟體貨幣為代表的非美貨幣近幾個月持續走軟。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7月份小幅下跌0.11%。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當前人民幣匯率已基本達到均衡水平,伴隨著美元的逐步轉強,人民幣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或持續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現的資本凈流出以及新增外匯占款低位徘徊,將對基礎貨幣投放帶來持續負面影響。從保持流動性寬松以穩定實體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降準等數量寬松手段的繼續推出,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前7個月四度走軟

                  來自中國貨幣網的最新數據顯示,以7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6.3320的中間價計算,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0.11%,為2012年以來第四次出現單月貶值。此前三次分別出現在1月、3月和5月,單月貶值幅度分別為0.17%、0.04%和0.90%。雖然與5月份0.90%的貶值幅度相比,7月人民幣匯率走軟的程度并不太高,但這也同樣顯示出人民幣7月份跟隨主要非美貨幣走軟的事實。

                  而在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方面,人民幣7月份的走軟特征依舊較為明顯。即期匯價方面,盡管7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出現單日0.26%的大跌,但在整個7月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依然實現了0.14%的小幅上漲,并依舊與中間價形成倒掛。

                  遠期匯率方面,7月31日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1年期NDF匯價交投在6.4350附近,顯示出海外投資者預期一年后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將出現1.60%左右的貶值。從月度均值來看,7月份美元/人民幣反映的1年后人民幣貶值預期均值為1.51%,與6月份的平均1.55%相比相差不大,顯示境外投資者對于人民幣的遠期貶值預期較為穩定。

                  外匯占款增長仍將乏力

                  統計數據顯示,6月新增外匯占款為490.85億元,比5月多增256.53億元,雖然出現環比小幅反彈,但仍舊處于近年來的低位。而結合6月份31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數據和120億美元的FDI數據來看,6月境內規模較大的資本外流依然有跡可循。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在持續,并可能繼續帶來較大的資本外流壓力,預計7月份外匯占款低位運行的特征仍會較為突出,從而為后續降準打開政策空間。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指出,外匯占款的下降乃至負增長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還將延續,這將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創造空間。同時,6月CPI同比上漲2.2%,已降至3%以下,也為后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奠定了較好的物價環境基礎。為了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預計下半年貨幣當局還會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對沖外匯占款下降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資本從部分新興經濟體流出的同時,長期以來作為國際資本重要母港的美國則重新成為這些流出資本的目的地。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國際資本凈流入突破1000億美元,達1017億美元。而在4月份,這一數據還是凈流出82億美元。有分析觀點認為,一旦美元中期轉強與美元資本向美國本土的回流逐步達到“共振”,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的外流規模將有可能顯著放大。那么,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數量型貨幣調控手段來說,預調微調的迫切性將更顯突出。

                  【相關新聞】

                  人民幣匯率7月現年內第四次小幅走軟

                  在美元指數進入5月份以來持續轉強的背景下,以新興經濟體貨幣為代表的非美貨幣,近幾個月持續走貶。而在此背景下,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在7月份也出現小幅走軟。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已基本達到均衡水平的背景下,伴隨著美元的逐步轉強,人民幣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或將持續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現的資本凈流出以及外匯占款的低位徘徊,將對基礎貨幣投放帶來持續負面影響。而從保持流動性寬松以穩定實體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降準等數量寬松手段的繼續推出,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幣匯率7月再現小幅貶值

                  來自中國貨幣網的最新數據顯示,以7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6.3320的中間價計算,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0.11%,為2012年以來第四次出現單月貶值。此前三次分別出現在1月、3月和5月,單月貶值幅度分別為0.17%、0.04%和0.90%。雖然與5月份0.90%的貶值幅度相比,7月人民幣匯率走軟的程度并不太高,但這也同樣顯示出人民幣7月份跟隨主要非美貨幣走軟的事實。

                  而在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方面,人民幣7月份的走軟特征依舊較為明顯。在即期匯價方面,盡管7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出現單日0.26%的大跌,但在整個7月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依然實現了0.14%的小幅上漲,并依舊與中間價形成倒掛。在遠期匯率方面,截至7月31日,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1年期NDF匯價交投在6.4350附近,顯示出海外投資者預期一年后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將出現1.60%左右的貶值。相對于6月末美元對人民幣1年期NDF6.41的遠期匯率水平,境外投資者對于人民幣的遠期貶值預期,在整個7月,事實上又進一步出現上升。

                  降準補充流動性可期

                  統計數據顯示,6月新增外匯占款為490.85億元,比5月多增256.53億元,雖然出現環比小幅反彈,但仍舊處于近年來的低位。而結合6月份31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數據和120億美元的FDI數據來看,6月境內規模較大的資本外流,依然若隱若現。從這一角度上分析,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可能正進一步凸顯,并將可能繼續帶來很大的資本外流壓力。一些市場人士指出,按照目前已知的7月份新增外匯占款情況來看,預計7月外匯占款低位運行的特征仍較為突出。

                  與此同時,國際資本從部分新興經濟體流出的同時,長期以來作為國際資本重要母港的美國,則重新成為這些流出資本的目的地。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國際資本凈流入突破1000美元,達1017億美元。而在4月份,這一數據還是凈流出82億美元。有分析觀點認為,一旦美元中期轉強與美元資本向美國本土的回流逐步達到“共振”,那么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的外流規模,就有可能顯著放大。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數量型貨幣調控手段來說,預調微調的迫切性,將更顯突出。

                  申萬等一些主流觀點認為,6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雖然出現小幅反彈,但仍處于近年來的低位,為后續降息和下調準備金率打開了政策空間。從補充貨幣供給的角度來看,下半年央行也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指出,外匯占款的下降乃至負增長,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還將延續,這將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創造了空間。鑒于6月CPI同比上漲2.2%,已降至3%以下,這也為后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奠定了較好的物價環境基礎。為了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預計下半年貨幣當局還會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對沖外匯占款下降的影響。(王輝)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