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發力非公募業務 7500億理財規模首曝光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首度公布了基金公司的非公募業務數據。資料顯示,基金公司紛紛借道“非公募”業務發力,9家公司非公募業務超過400億元,而部分新公司甚至在一只公募產品未發的情況下“專戶先行”。數據還顯示,把非公募業務納入統計,基金行業資管整體規模達到3.62萬億元。
行業非公募業務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行業已開展業務的72家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合計3.62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達到2.86萬億元,占行業整體資管規模的79.12%。而包括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專戶)在內的非公開募集資產規模為7564.52億元,行業規模占比為20.88%。
隨著公募基金非公募業務數據的公開,有5家公司管理規模一躍超過2000億元,而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公司增至13家。總規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為:華夏基金[微博]2966.15億元,嘉實基金2871.36億元,易方達基金[微博]2468.93億元,南方基金2285.54億元,博時基金[微博]2245.41億元。
數據進一步顯示,2012年,全行業管理資產規模較2011年增長30.53%,其中非公開募集資產規模增長28.79%,公募基金規模增長30.99%。
5公司非公募規模超600億
有意思的是,大公司在非公募業務規模方面似乎表現出“強者恒強”的特色。
在非公募規模排名榜單上,嘉實基金以927億元的規模位居72家基金公司之首,其非公募業務的占比也達到32%。根據相關資料,嘉實基金社保和年金都對非公募業務貢獻較大,其規模分別超過500億元和300億元。
數據顯示,非公募業務規模前五名分別為嘉實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華夏基金,其非公募規模均超過600億元。此外,易方達、工銀瑞信[微博]、中銀基金超過400億元;而海富通、招商基金、長盛基金[微博]、富國基金、國泰基金[微博]、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微博]、銀華基金規模大致在300億至100億元之間。
為何非公募規模靠前的仍以大型公司為主?分析人士表示,大公司的社保業務、企業年金業務都“功不可沒”,為規模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細分子項目來看,鵬華基金社保規模在行業中排名第一,達到686億元。據相關人士透露,作為社保基金的首批管理人,鵬華基金目前管理的社保基金包括6個組合,其中約80%是固定收益類,另外20%是權益類,固定收益類業績能達到年化8%左右。而非公募規模排名第五的華夏基金則在企業年金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規模或接近400億元。
此外,中銀基金在沒有社保業務和企業年金業務的情況下,憑借專戶業務發力,非公募規模達到459.23億元,在專戶規模方面領先同行。
部分中小公司專戶先行
另一方面,在公募業務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次新公司和中小公司憑借專戶業務發力,不少公司非公募業務規模占比超過一半,部分新公司甚至在未發行公募產品的情況下“專戶先行”。
數據顯示,浙商基金資產管理規模48.23億元,其中非公募資產規模就達到35.65億元,占比為73.92%,在有公募產品的基金公司中規模占比最高。而安信基金的非公募規模占比也達到68%;此外,非公募規模占比過半的公司還有鵬華基金和浦銀安盛,占比分別達到52%和51%。
值得注意的是,紅塔紅土基金、英大基金兩家“70”后公司非公募規模占比均達到100%。這也意味著,上述兩家公司在無公募產品成立的情況下已率先開展專戶業務,其專戶規模分別為40.89億元和21.30億元。
事實上,專戶業務已經成為中小公司突圍的重要路徑。此前浙商基金總經理助理就曾表示,2012年下半年的工作重點是專戶。一方面,公募基金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老牌公司市場規模占比大,新公司在傳統公募領域突圍難度大;另一方面,專戶產品的利潤率較高,業績好的專戶一個億的規模能抵十個億的公募產品,成為新公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記者 郭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