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兩只跨境ETF首發暫遇冷

                2012-07-10 09:55    來源:東方早報

                  記者 柯智華

                  昨日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中國企業ETF兩只港股ETF正式開賣,這也意味著國內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基金公司之間規模戰的正式“打響”。

                  盡管兩家公司均表示重點不在募集規模上,但分析人士稱,對華夏基金而言,該只產品是其兩年半來發行的首只公募產品,其發行不但檢驗了華夏基金的渠道影響力,而且有助于其保持領先的位置。對易方達基金來說則是繼續縮小差距的機會,其二季度規模增長203億元,從而將其同華夏基金的差距由533億元(一季度末)縮小至351億元(二季度末)。

                  記者昨日從市場人士處了解到,由于ETF銷售的主渠道券商并未發力,國內投資者對長期低迷的A股不看好,對于港股的興趣也有所降低,因此國內首批跨境ETF首發或遇冷。

                  “因為ETF都在券商銷售,其客戶主要為機構,對資金的利用比較講究,因此在銷售初期機構即使看好該品種,也往往是等到銷售末期集中申購。”多位渠道人士說,因此兩家基金公司最終的競爭結果將在募集末期見分曉。

                  ETF全稱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它追蹤特定的指數,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對于大額投資者來說,ETF還可以隨時進行申購贖回,但申購贖回采用的是一攬子股票(指數成分股),且只接受規模在“創設單位”(例如100萬份)以上的申購贖回。

                  在港股ETF推出之前,內地個人投資者尚無便捷途徑直接投資香港市場,個人投資港股主要通過普通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而在港股ETF推出后,內地投資者就可比較便捷地投資香港市場,可以通過證券賬戶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港股ETF。

                  募集預期不高

                  在今年上半年兩只滬深300ETF產品募集合計出乎意料地超500億元后,市場對于上述兩只港股ETF產品亦抱有很高的期待。不過上述兩家基金公司卻并沒有那么樂觀,其預計最終總的募集規模或難超過滬深300ETF的募集總額。

                  “本質上說還是QDII產品,而國內對QDII產品的印象并不好,規模能夠突破百億就很不錯了。”某基金人士表示,一定程度上說,香港本土對該產品更為關注,因為能夠給香港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好買基金指出,和普通QDII基金相比,港股ETF具有低費率、高效率的特點。兩只港股ETF的管理費均為0.6%,低于普通QDII的1.8%或1.85%;托管費上,易方達和華夏兩只港股ETF分別為0.15%和0.2%,而普通的QDII則為0.3%或0.35%;在申購和贖回時間上,普通QDII在T日申購的基金份額,T+3日才可以贖回,但港股ETF在T+2日便可以贖回。

                  除了跟蹤標的的不同,上述兩只港股ETF其他方面機會保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贖機制上,兩只港股ETF均采取“全現金申贖、基金代為買賣”的模式。

                  根據公開資料,易方達恒生中國企業ETF將在上證所掛牌上市,其以H股指數為目標。該指數用以衡量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登記注冊在內地的企業群體的表現。截至5月末,H股指數成分股總市值接近3.7萬億港元,約占香港股市總市值的21%。

                  華夏恒生ETF則將在深證所掛牌上市,其跟蹤標的恒生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趨勢最具影響力的經典指數,被稱為香港經濟的“晴雨表”。截至目前,掛鉤恒生指數的衍生產品已超過300只,指數基金資產規模逾700億港元。

                  增加代銷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兩大港股ETF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恒生中國企業ETF一同獲批,一起發行。發售日期均為7月9日到8月3日,相應的聯接基金[編注:所謂聯接基金,是指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產投資于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即目標ETF),類似于基金中的基金。聯接基金的發行,將直接推動滬深300ETF的規模快速滾大]也均在7月18日到8月17日發行,這也迫使兩家基金公司直接“拼刺刀”。

                  首先是對于各自產品特色的競爭。華夏基金發布的新聞稿稱,目前恒生指數的市盈率約為9倍,市凈率約為1.4倍,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具有很高的安全邊際;恒生指數2005年以來股息率水平在3%~4%,約為滬深300指數的1.6倍。此外,恒生指數的波動性明顯要小于內地股票指數。

                  易方達基金則在新聞稿中稱,H股ETF跟蹤的H股指數是香港市場主流核心指數。自2002年以來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十年間,H股指數以人民幣計價的累計漲幅高達307%,在同期香港市場四只主要指數中漲幅第一,同期恒生指數漲幅僅為28%。與A股相比,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僅為87%。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最終的銷售渠道是券商,因此一定意義上講,上述兩只港股ETF的募集也是券商之爭。

                  據悉,7月9日到7月12日,華夏基金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召開恒生ETF大型券商交流會。而在深圳的交流會上,共有來自國內70余家券商、超過500名業內專業人士參與。其中恒生ETF擬任基金經理王路介紹了跨境ETF的產品特點及投資策略,恒生指數公司的總經理關永盛以及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李蓉均進行了相關解讀。

                  而在7月10日易方達則選擇于上海舉辦券商交流會。值得一提的還有,易方達在7月2日發布港股ETF的發售公告后,還在不斷增加代銷機構。根據易方達基金昨日公告,其新增加了7家券商作為網下現金的代銷機構。

                  相關新聞

                  景順長城基金擬開發

                  納斯達克指數跨境ETF

                  早報記者 柯智華

                  昨日景順長城上證180等權重ETF正式掛牌上市,上市儀式后景順長城基金聯合外方股東景順集團發布ETF發展戰略,表示將體系化推出ETF產品。景順長城基金表示,將于近期簽署納斯達克相關指數授權開發協議,開發跨境ETF產品。

                  “滬深300ETF運行至今比較平穩,但港股ETF更為復雜,我認為監管層會對港股ETF的運行觀察一段時間后,才會考慮跨境ETF的推出。”景順長城基金常務副總經理劉頌判斷說,港股ETF以外的跨境ETF的推出還需要一段時間。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內地多家基金公司著手開發跨境ETF產品,這些標的指數包含了標普(博時基金公司)、道瓊斯(嘉實基金公司)、富時(華安基金公司)、東證(華寶興業基金)等知名指數。

                  劉頌說,中國ETF產品市場處于初級階段,國內不少基金公司已經在市場寬基指數的ETF產品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仍有很多細分市場如策略指數ETF、跨市場ETF、主題ETF、行業ETF等有待發掘與開拓。景順長城選擇此時進入ETF業務領域,寄望于憑借后發優勢成為創新型ETF供應商。目前ETF在中國已漸漸被投資者接受,在有一定基礎的市場環境中開展ETF業務,可以吸取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借鑒國外ETF發展理念,能夠更好制定戰略規劃,體系化地推出產品。

                  景順長城上證180等權重ETF是景順長城旗下第一只ETF產品,根據該公司的ETF發展戰略,產品的開發從非傳統指數ETF開始,將陸續推出跨市場ETF、跨境ETF,產品的廣度和深度逐步推進。

                  景順集團董事總經理、美國零售及全球ETF負責人Andrew Schlossberg則表示,景順集團旗下ETF公司PowerShares會為景順長城開發ETF產品提供技術支持。據了解,景順PowerShares是美國以及全球第四大的ETF供應商,管理全球近600億美元資產,在業內以創新著稱,開發出智能股票、另類資產、固定收益類多種受歡迎的創新型ETF。(柯智華)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