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泰復涉礦求生:山東地礦局欲借殼接盤中糧

                2013-04-08 10:29    來源:理財周報

                  ST泰復的摘帽之路幾多坎坷,屢次轉換主營領域,去年轉戰礦產領域,是否能走出業績不佳之困,只能靜觀其變

                  理財周報礦產資源評測小組 蔡俊/撰述

                  2012年12月20日,ST泰復(000409.SZ)的重組方案終于獲得證監會核準,這場馬拉松式的資本運作終于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在此之前,公司屢次充當資本市場的玩偶。

                  ST泰復1996年上市,其間多次變更大股東,起起落落間,主營業務涉足的領域就不計其數,從高新石化設備到生物,再從新材料到化工貿易,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知名的“殼”,但始終搖擺在虧損與瀕臨退市的鋼索上。

                  如今,公司再度陷入被借殼上市的道路。出售者是中糧集團,接盤者是山東地礦局,摘帽之路有了新的進展,但是否會重蹈覆轍,公司能否走出常年業績不佳的宿命?

                  一切都靜觀其變。

                  中糧集團剝離化工資產

                  去年7月,ST泰復宣布策劃重大事項停牌,遂拋出重組方案。公司準備將所持有的豐泰生物100%股權,以1095萬元出售給北京正潤,同時以5.99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約3.01億股,用于購買魯地控股等方面持有的系列資產。

                  重組一旦實施完成,其將直接持有魯地投資的全部股權。

                  也就是說,ST泰復的重組分兩個部分,其一是出售豐泰生物,其二是非公開發行被注入礦產。兩個部分“一口氣”同時在資本市場上并行操作。

                  疑點也在此出現。豐泰生物為何要被出售?

                  首先,這場收購的背景是ST泰復又一次站在了岌岌可危的懸崖邊緣。

                  2009年、2010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虧損1382萬元、565萬元,并在2011年5月就被交易所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簡稱也由“ST泰復”變更為“*ST泰復”。

                  多年來的虧損,與公司大股東的戰略不無關系。

                  資料顯示,豐泰生物是公司大股東,安徽豐原集團下屬的子公司。集團在2010年入主公司后,于次年成立豐泰生物,經營生物化工產品貿易,如酒精、添加劑、甲醇、飼料等化工產品。

                  不過,就是當初這塊被寄予厚望的資產,并未成為公司業績反轉的利器。由于化工產品市場波動大,毛利率較低,并受到地域限制,規模難以擴張,直接導致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出現問題。

                  2011年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達到561萬元,一年之后,數據竟銳減到3.37萬元。被ST籠罩兩年的公司,再次陷入到短期內“先盈利后虧損”的過山車怪圈。

                  而真正促使豐泰生物被脫手的導火索,是中糧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安徽豐原集團的大股東為中糧集團,而去年中糧旗下幾家上市公司,如中糧生化(000930.SZ)、中糧屯河(600737.SH)、中糧地產(000031.SZ)等,均出現不同幅度的業績下滑。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