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補償新法取消30倍上限 輿論期待進一步確權

                2012-12-25 09:1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隨著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提請全國人大初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提及其任內要做完的第二個“困難的事情”——制定并出臺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真正保障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有了進展。

                  昨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被提請會議審議。

                  草案刪除了現行法第47條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內容。

                  草案第47條第一款明確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

                  有利提高農民分成比例

                  “現行征地補償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確定的,最關鍵的條款是第47條。”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在作草案說明時說,“分兩步走,先集中精力對第47條進行修改,待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過后,由國務院制定條例。”

                  宋大涵表示,從補償原則看,原47條的規定沒有綜合考慮土地年產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區位、供求關系以及土地對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功能。從補償標準看,“30倍上限”規定過死,不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各地不同情況。

                  草案指出,征收農民集體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黃小虎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符合中央提出的改革征地制度要尊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的精神。

                  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草案,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作了修改。會議指出,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情況下,占地過多過快問題日益突出,必須推進改革、健全法制,嚴格約束占用耕地。

                  十八大報告也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按照現行的30倍上限估算,目前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