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報告稱中國央行成全球流動性主要提供者

                2012-05-09 09:56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人民銀行

                  近日,渣打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名為《中國——從“全球央行行長”周小川說開去》。在報告中,渣打銀行表示:“周小川不操心世行行長接班人的事,但他已然是全球的央行行長。”

                  中國央行已成為世界央行?這個抓人眼球的話題很快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紛紛議論,認為這是一個令人自豪的“高帽子”。

                  然而,仔細閱讀這份報告,卻發現通篇都在論述一個話題:中國是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渣打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已變身為中國央行,并非是大家印象中的美聯儲或者歐洲央行。”

                  報告提出的論據在于:中國的M2(M2是一種廣義貨幣,包括儲蓄存款和流通現金)儲量2012年2月底高達13.8萬億美元,占全球新增M2的52%,居全球之首。

                  那么,這個判斷究竟有沒有道理?其背后還蘊含著怎樣的寓意?

                  中國是不是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

                  是

                  王志浩:雖然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們的量化寬松政策上,現在全球貨幣的主導創造力量卻是中國央行。眾所周知,中國的M2 儲量目前居全球之首:2012 年2 月底約為13.8 萬億美元。我們認為,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已變身為中國央行。根據我們的計算,2011 年全球新增M2 中,中國自己就占了52%。這種現象早在全球經濟危機開始后就出現了,2009—2011 年間全球新增M2的48% 來自于中國。全球M2 供應量正在接近50 萬億美元,有了中國,50 萬億一定會達到。

                  孫飛:截至今年2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凈增127億美元,至1.179萬億美元。同時,中國也表示要和其他20國集團一起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加43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這一系列的行為證明,盡管中國不是全球最大的流動性提供者,但也是主要提供者之一。盡管人民幣目前還沒有國際化,但增大外匯儲備,其實就是在為全球提供流動性。

                  不是

                  賀力平(微博):近一兩年來,人民幣境外流通數量有快速增加,但相比美元、歐元等來說,規模仍小。人民幣主要還是中國大陸境內貨幣。另外,還應該看到,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目前并未完全對外開放,尚無法與紐約、倫敦或法蘭克福等地相比,全球流動性的聚散地還是那些國際金融中心。

                責編:張開放
                0

                相關新聞

                更多>>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