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對A股五月“紅”寄望過高
滬指月線三烏鴉,五月行情如何演繹引人關注。
A股四月收官戰,近兩日小盤強勢股(或所謂的成長股)大面積暴跌,是最大看點。即便如此,承載眾多小盤股的創業板指數,4月依然上漲2.65%,傲視滬指同期2.63%的跌幅。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銀行股和地產股歡喜之后,今年的前四月,更多是中小盤題材股的幸福時光。前四月,創業板風光大漲24.59%,滬指(主要承載傳統周期股)寒磣下跌4%。同期,美國道指、英國股市、日本股市及中國香港恒指分別漲12%、漲8.69%、漲33%、跌0.48%,A股在全球主要市場再次墊底。
經濟復蘇低于預期,流動性由寬松逐步收緊,以及IPO重啟傳聞攪局、樓市調控、規范影子銀行、大宗商品暴跌、獲利盤解套盤“大小非”打壓套現等,成為A股市場在3月大跌5.45%后4月繼續走弱的助推器。
展望五月,不少機構和一些市場資深人士已發表了看法——紅五月、黑五月,莫衷一是,令人無所適從。筆者以為,雖然滬指連續調整了三個月,但五月行情依然難尋爆發點或興奮點。
市場有幾大共識,需仔細玩味。
其一,IPO要重啟,需有市場的上漲甚至大漲配合,管理層會想辦法把指數弄上去。探討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擬開啟新一輪RQFII等,或許應是管理層想把指數弄上去的辦法。結果是,指數沖了一天,多的都落回去了。除了在“洋資金”方面弄些畫餅外,還有什么辦法?其實,IPO要重啟,指數上去固然好,不上去也無妨。
其二,債市嚴查仍在繼續,投資股票將成為首選。樓市調控,樓堅強股疲軟;規范理財,銀行股暴跌股市跟著暴跌。此次債市嚴查風暴,同樣是跌了債市也跌了股市。因為,嚴查的不只是債市,還有銀行、保險和券商;因為,一個沒有賺錢效應的市場,一個談股色變的市場,何來吸引力?
市場有幾大利空,還需正視。
經濟弱復蘇已在充分預期之中,4月CPI或GDP數據,或對市場影響不大。一些不利因素,還需重視:IPO重啟的沖擊;財報淡靜期,泡沫成長股價值回歸的沖擊;地方債務是否重新發酵的沖擊。
當然,市場也有幾大亮點,不應忽略。
其一,正回購力度減弱,貨幣調控手段開始微妙變化。本周到期資金1520億元,但央行本周僅進行了280億元正回購,當周是央行2013年春節后首次在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雖然,因外匯占款連續4個月增長,短期內跨境資金流入的壓力仍較大,央行或不會進行逆回購操作或“降準”來緩解市場流動性。但是,在經濟疲軟日趨明朗的背景下,央行對貨幣的拿捏,應較前幾月略松。
其二,基金已由持倉上的“88”魔咒,降到目前76.44%,繼續“自殘”的程度有限。相反,有了一些靈活調度的頭寸。
其三,綜合來看,5月A股的總體情況要好于3、4月份。滬指連跌三月,銀行、白酒等低估值股,有再度翻身求解放的要求;若地方債務不重新發酵,若4月GDP等數據不大大低于預期,5月A股市場還看不到諸如前期樓市調控、規范影子銀行和嚴查債市黑幕等有力度的利空。
綜上而言,5月A股不宜過于悲觀,但也不宜寄望過高。滬指或許會收出一根帶上影的小陽線,上線2300點,下線2100點。2150點下方宜加大倉位,2250點上方宜減低倉位。5月行情,或在糾結中超跌反彈再沖高回軟。(凌天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