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原因導致大盤暴跌 投資者可適當調倉換股
上證指數
今日早盤兩市沖高回落,午后開盤股指繼續(xù)下探,滬指失守2300點,傳媒、環(huán)保、互聯網、醫(yī)藥、醫(yī)療等前期活躍板塊領跌大盤,僅石油板塊在石油雙雄護盤下上漲。然而今日大跌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從政策面看:
第一,下周起IPO自查報告或密集遞交。在經歷了嚴格的自查后,30家IPO排隊公司揮別上市夢。留給其他排隊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時間已經不多,自查報告的遞交已進入倒計時。投行人士稱,預計從下周起IPO自查報告的遞交將進入密集期。
第二,兩會政策利好落空。這次的兩會,普遍預期的城鎮(zhèn)化被弱化,導致機構對于地產的觀點產生分歧。傳媒板塊也被市場拋棄。
從市場面看:
第一,股指期貨全線下跌迎來交割周。本周五,當月合約IF1303進行交割。交割周首日四個合約全線下跌,而多空主力亦開始加速移倉。值得關注的是,期指總持倉增加1981手,再度增倉下跌透露出做空力量暫居優(yōu)勢。
第二,500多億證券結算資金出逃。權威數據顯示,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下稱“結算資金”)已由年初高點時的6900多億元,下降到了3月初的6400多億元,500多億證券結算資金“出逃”。
第三,銀行利空隱現。據悉,銀監(jiān)會已要求銀行對資金池理財產品進行限期整改。對在4月底前不能達標的銀行,銀監(jiān)會將開出罰單,不排除停止此類銀行從事理財產品業(yè)務資格。
第四,“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個股“黑天鵝”窗口。
廣州萬隆(微博)表示,激進型的投資者,本周可繼續(xù)利用兩會題材做足個股行情,如對農業(yè)改革、醫(yī)療改革、能源改革、食品安全等改革類個股,以及特殊功能如金屬、光熱、高新科技等轉型高新科技類個股,展開“陰買陽賣”的高拋低吸差價性操作。而穩(wěn)健型投資者,可做適當的調倉換股操作,后半周或可適當加大防御性操作力度,如視行情表現部分降低倉位等。但對于有業(yè)績支撐和補漲要求的、符合改革轉型主線且有產業(yè)資本運作的個股,則可忽略大盤繼續(xù)持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