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預示A股否極泰來不遠 尋找上漲預期因素

                2012-10-11 08:1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主力動向】

                  9月機構薦股集體出洋相薦股次日即跌停

                  A股十月“開門綠”基金謹慎依舊

                  【市場觀察】

                  三因素預示A股“否極泰來”已不遠

                  10月開局平淡 A股靜待十八大

                  資源股繼續休假 A股節后首日表現不佳

                  A股未見“開門紅”:反彈能否延續

                  【市場研判】

                  開門綠意料之外紅十月依然可期

                  2000點淺水區“試水”需謹慎

                  ===精彩閱讀===

                  三因素預示A股“否極泰來”已不遠

                  當前的A股已經具備了低估值的特征,并且股價基本反映了可以預想到的利空因素。未來在全球流動性寬松、股市制度建設邊際改善以及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預期下,A股由弱轉強的希望或在不遠處。

                  股市具有了低估值的吸引力

                  在經典的教科書中,對股票的估值有多種方式,現在主流的觀點是采用PE、PB的估值模式。但這種估值模式至少有兩個缺陷:一是,對大盤估值需要對個股、不同板塊進行加權平均,權重的確定就不客觀而存在爭議;二是,各種經典估值方式都存在著對未來預期的判斷,而當加入預期變量時又變得不“客觀”容易引起爭論。

                  我們采用的方法是,股票價格與任何商品價格一樣其絕對性都是用貨幣來表示的。我們可以把A股市場看作是一只股票,這只股票的市值由整個社會的貨幣存量加以定價,如果整個社會貨幣存量多,其價格就高;反之則反是。我們把2008年1600多點的股票市值、貨幣存量與現在的股票市值與貨幣存量進行比較,非常容易算出,現有的股票市值比2008年的股票市值還要低10%。這說明今天的股票估值要比2008年估值低10%。當然,估值低并不是要購買股票資產的理由,低的估值隨著經濟的下滑反而會變高。是否馬上購買股票資產必須進一步分析,即分析現有的價格中是否包含所有的壞消息。

                  當前的股票價格基本

                  包含所有的“壞消息”

                  PMI跌破榮枯線,經濟下滑,產能過剩等等,如果尋找目前股市下跌的原因,幾乎每一個投資者都能講出10個以上理由,遺憾的是,這些基本都是事實,正是這些事實才使得股市不斷地下跌,不斷創出新低。但問題的關鍵是:先于實體經濟下跌的股價是否已經完全反應了這些壞信息呢?我們認為已經完全反映了,其理由如下:

                  其一,歐洲央行推出了無限量的購買計劃,歐元區至少是暫時穩住了。全球金融體系由于歐元區的崩潰而大幅波動的擔憂至少是減少了。

                  其二,中國經濟無論如何下滑至少還有7%的經濟增長率,仍遠優于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指標。

                  其三,國際、國內堅定地不看好中國經濟的投資者在一年多來的股市下跌中都已離開市場了,還在市場中的只能有三類投資者:一是,過去買入被套住,現在又不看好——言不由衷、左右搖擺的猶豫型投資者;二是,追漲殺跌根本不具判斷力的投資者;三是,堅定對中國經濟、股市未來看好的投資者。前兩類投資者是市場的“噪聲”交易者,他們永遠是在就市場研究市場,他們的投資行為只能短期影響股市的波動,不足以影響股市的長期走勢。

                  其四,從現在到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即便在“私有信息”領域理論上還能想象出還有多少“超預期”的壞信息呢?

                  其五,現在的市場下跌典型表現為,沒有好信息的那天就是壞信息。這就是市場情緒極度恐懼的表現。正好與“頂部”的特征相反。所以,現有股市價格基本反映了所有的壞信息。當然,市場估值低,同時現有股價也基本反應了所有壞信息,但這些只能都還是市場將要上漲的充分條件,市場真正地上漲需要滿足其必要條件:即能夠尋找到股市上漲的預期性因素。

                  尋找上漲的預期因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或存在三方面預期性因素能夠滿足A股上漲的必要條件。

                  第一,全球流動性再次寬松到來。目前全球各國都在采用各種措施應對經濟下滑,刺激經濟復蘇,如美國、歐洲、日本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明確表示,每月400億的購買計劃一直要持續到就業明顯增加為止。目前中國面臨的情況也與其它國家一樣,也同樣是經濟下滑,那么,可以明確預期的是,無論采用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或者各種政策配套,總得有應對的政策舉動。理論和實踐都表明,貨幣多了,資產價格就會漲,這是鐵的事實。

                  第二,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邊際改善。目前管理層的各種制度建設措施也會在不遠的將來產生累積、疊加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信息透明,規則明確且執行有力的證券市場;一個有融資、也有退市,其標準明確且沒有特例,沒有說不出、道不明關系的證券市場;一個市場基石——上市公司珍惜自家公司的股權而不是肆意、不斷地稀釋公司股權的證券市場在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第三,中國未來經濟能夠穩定增長。無論當前國際、國內的所謂理論家和預測者們將中國未來的經濟描繪得多么悲觀,多么可怕,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經過30年的發展,一個古老的民族再次“煥發青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個事實表明,在這30年的發展中中國一定做對了什么,這就是“改革”與“開放”。

                  事實是,改革開放30年來,勞動力的收入(不僅僅是工資收入)在大幅提高,工業化產成品成本也在上升。但與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是,中國勞動力收入具有相當的彈性。這點基本保證了我們的競爭優勢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和向后工業社會的轉型階段。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形成了龐大的工業化產能,消化這些龐大的產能依賴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尤其依賴于新興市場的擴展。經濟轉型過程和內需的增加可以吸納和轉移一部分的產能,更重要的是非洲市場、中東市場、南美市場、東盟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會吸納和轉移更多的產能。在目前經濟發展階段,要清楚地認識到一點:對于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而言,工業化仍然是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中具有的比較優勢,保持這種比較優勢是極為重要的;而經濟轉型是一個漫長和復雜的過程,任何“畢其功于一役”的冒進都具有極大風險。

                  10月開局平淡 A股靜待十八大

                  昨日是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10月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沒有能延續節前的強勢行情,整體上呈現弱勢整理格局。

                  兩市股指早盤小幅低開后有一波沖高,但隨后受阻回落,全天多數時間單邊下行,收盤前跌幅有所收窄。上證指數收盤下跌0.56%,20日均線在盤中失而復得。從其他指數表現看,深成指相對弱勢,昨日跌幅達1.6%;創業板指數相對強勢,昨日逆勢微漲0.16%。

                  盤面觀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兩市個股漲跌比大約在1比1.5,共有24只非ST個股報收漲停,沒有個股報收10%跌停。全天沒有明顯走強的熱點,化工、農業、鋼鐵、ST股在盤中有相對強勢的表現,但缺乏持續性,難以對大盤形成帶動作用。權重股普遍走弱,滬市前20大權重股只有3只微漲;深市權重股更為弱勢,萬科A(000002)、五糧液(000858)、洋河等大權重股的跌幅都超過了2%。

                  投資者操作謹慎,交投依舊平淡。昨日兩市合計成交869億元,仍處在近期的地量水平。從資金流向看,根據證券時報網絡數據部統計,昨日兩市合計流出資金47億元。風格上看,小盤股流出資金較多,中盤股流出較少;行業上看,資金流入較多的行業有農林牧漁、銀行和醫藥生物,資金流出較多的行業有有色金屬、房地產和證券信托。

                  10月未能實現開門紅,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消息面上未見利好出臺,二是節前活躍資金離場觀望。長假期間國內外信息面整體來看多空交織,既有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底部回升、黃金周旅游商貿等消費火爆、美國失業率顯著下降等利好消息,也有主板IPO發審會節后重啟、節后首周巨額限售股解禁壓力、十一樓市旺季不旺等不利因素,總體來看,多空參半,難言利好短線市場。而節前2個交易日股指較大幅度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做空的動能短線衰竭,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活躍資金博弈長假期間有利好政策出臺。但長假期間消息面平淡,這部分資金失望之余有短線出局的需求。此外,市場的量能始終難以有效放大,節前的有色、煤炭等熱點也出現明顯回調,市場也缺乏持續向上的推動力。

                  就后市而言,多數分析師認為短期上證指數難有大動作,在5日均線和60日均線之間,也就是2050點到2100點之間,會有一個整理的過程。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分析認為,十八大會期的確定十分關鍵,不確定因素的消除將推升市場的維穩預期,加之中日局勢有所緩和及外圍市場多數上漲,市場風險偏好水平有望回升。

                  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多數投資者以觀望為主,如果成交不能有效放大,仍然是存量資金博弈,則大盤很難有好的表現,最多是熱點快速輪動的結構性行情。中金公司研究部也認為,十八大對于中國經濟和證券市場將有重要影響,只有在十八大出現真正能夠改變經濟走勢的政策,股市才會有中長線的機會。距離十八大召開還有1個月的時間,在操作上大家都在看,都在等,10月A股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較小。

                  資源股繼續休假 A股節后首日表現不佳

                  昨日是“雙節”收假之后的首個交易日,滬深股指未能延續節前的漲勢,雙雙縮量下跌,而資源股的乏力表現顯然是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因素之一。國慶長假前,煤炭、有色、黃金等資源股的強勁走勢帶動了大盤觸底反彈,而節后其迅速變臉則讓投資者始料未及。當日,上述3個板塊的跌幅明顯居前,并且出現了資金大幅流出的跡象。有投資者認為,資源股的表現已經成為決定大盤走勢的關鍵性力量,市場人氣是否活躍也與之息息相關。

                  黃金周后的黃金股不給力

                  昨日,黃金概念以2.52%的跌幅獨占行業跌幅榜的頭把交椅,板塊內15只個股全線下跌。節前剛創出26.10元階段性新高的黃金龍頭股恒邦股份當日大跌5.13%,在板塊內墊底。榮華實業(600311)和豫光金鉛(600531)的跌幅也超過4%,紫金礦業(601899)、山東黃金(600547)、中金黃金(600489)等前期強勢的黃金股也均跌逾2%。

                  國慶長假期間,國際金價小幅上漲0.48%,逐步向1800美元/盎司靠近。不過,在金價沒有突破整數關口之前,市場資金對于黃金股的狂熱似乎已開始降溫。據數據統計,昨日共有8.19億元資金逃離黃金股。其中,中金黃金凈流出2.74億元,恒邦股份和紫金礦業分別凈流出1.74億元、1.16億元。另外,山東黃金、辰州礦業(002155)、榮華實業等凈流出資金也超過了0.5億元。

                  綜合來看,整個9月,黃金股成為兩市最耀眼的明星,恒邦股份、中金黃金、山東黃金等漲幅巨大,龍頭股恒邦股份甚至創下了65.44%的區間漲幅。不過,黃金股連續大漲后的獲利回吐風險已需要投資者引起重視,此前華泰證券(601688)就認為,雖然黃金股存在一定上行空間,但股價會在較短時間內到達頂部。

                  休整的煤炭股“沒子彈”

                  昨日,煤炭行業下跌1.51%,緊隨黃金概念之后,板塊內除黑化股份(600179)、金瑞礦業(600714)、賢成礦業(600381)報收紅盤外,其余個股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盤江股份(600395)、潞安環能(601699)、安源煤業(600397)、百花村(600721)等4只個股的跌幅均超過3%,另外開灤股份(600997)、山西焦化(600740)、神火股份(000933)、恒源煤電(600971)等12只個股也齊齊跌逾2%。

                  其實,國慶長假的兩個交易日,煤炭股表現可圈可點,期間共有超過10億元資金進場搶籌。不過,昨日煤炭行業出現了2.25億元的資金凈流出,板塊資金的持續流入狀態被終結。盤江股份、蘭花科創(600123)、潞安環能當日的凈流出資金均超過0.3億元,但逆市漲停的黑化股份則錄得0.54億元的資金凈流入。

                  雖然煤炭股短期出現休整,但是機構對于煤炭行業中長期走勢仍相對樂觀。宏源證券(000562)最新的煤炭行業研究報告認為,煤炭供給階段性收縮,需求見底跡象初現。未來1~2個季度將是介入時點的關鍵觀察期,煤炭行業可給予“增持”的評級。

                  起伏不定的有色股再遭大賣

                  昨日,有色金屬板塊下跌0.95%,板塊內八成個股下跌。跌幅居前的黃金股明顯拖累有色股走軟,廣晟有色(600259)、包鋼稀土(600111)等稀土概念股的走勢明顯疲弱,銅、鋁等常規金屬股同樣表現不佳,江西銅業(600362)、云南銅業(000878)、西部資源(600139)等20只有色股當日的跌幅均超過2%。

                  受黃金股資金大幅流出的影響,昨日有色金屬板塊凈流出資金高達17.33億元。剔除黃金股來看,包鋼稀土昨日凈流出資金達到2.52億元,中科三環(000970)凈流出資金也達到0.9億元,銅陵有色(000630)和廣晟有色的凈流出資金也在0.5億元之上。結合節前兩個交易日有色金屬板塊共錄得18.45億元的凈流入資金來看,昨日資金大幅撤離的情況顯然令人擔憂。

                  長城證券認為,稀有小金屬政策紅利延續,鍺市保持強勢,鎢市、銻市有止跌跡象,稀土、鈦等小金屬現貨市場頹勢依舊;基本金屬方面,流動性寬松對基本金屬價格形成支撐,但供需基本面和歐債問題對其價格形成壓制,因此維持有色金屬行業“中性”的投資評級。

                  A股未見“開門紅”:反彈能否延續

                  盡管長假期間公布的中美經濟數據均有小幅好轉,美股更是創下了年內新高,但A股節后卻未見“開門紅”,滬深股市昨日雙雙下跌,而A股的反彈態勢能否持續仍然是壓在投資者心頭的一塊大石。

                  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以2074.42點報收,下跌11.75點,跌幅為0.56%;深成指報收8540.08點,大跌1.60%。兩市全天合計成交僅870億元,仍處于地量水平。

                  盤面顯示,兩市僅ST、小盤股、航天軍工等少數板塊出現整體逆市飄紅,而黃金股、有色金屬、教育傳媒、水泥等前期市場期望較高的板塊則整體跌幅居前。兩市全天資金凈流出8.78億元。

                  10月A股未見開門紅無疑使得很多投資者備感失望,究其原因,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股指短線將面臨兩個密集套牢區,一是2100~2130點,另外一個是2150~2175點,這些阻力區都是之前中長陽反彈失敗造成的,股指要上漲就需要更大的成交量來解放這些套牢籌碼。要想通過單日放量來沖關并不現實,最佳的上漲方案還是通過成交的累積來消化這一區間的套牢籌碼,但這樣在時間上就會拉得比較長。

                  申銀萬國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筱璇認為,長假期間國內外消息面多空交織,既有制造業PMI底部回升、“黃金周”旅游商貿等消費火爆、美國失業率顯著下降等利好消息,也有主板IPO發審會節后重啟、節后首周巨額限售股解禁壓力、“十一”樓市旺季不旺等不利因素,但總體來看,隨著市場維穩預期增加,市場風險偏好水平有望繼續回升,不過短期仍面臨9月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三季報即將公布的不確定性。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