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推動跨境電子商務 消費者能直接“海淘”
今天是國慶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大門上也掛起了紅燈籠歡度國慶。
自貿試驗區的綜合服務大廳內,自動領號機正式投入使用,不少前來準備咨詢的人正在排隊領取號牌。
“上海自貿區”這幾個字已深入人心,但自貿區會給百姓帶來哪些變化?對此,今天一大早來到上海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視察的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上海自貿區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未來消費者可以實現直接“海淘”。
在戴海波看來,自貿區對個人的紅利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從間接角度來說,上海自貿區成立后,進出口貿易將大大增加,同時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
從直接角度來說,根據總體方案,自貿區內將加快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功能,試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檢驗檢疫、退稅、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撐系統。這也意味著,個人通過系統平臺可以直接購買海外產品,國內小商家也同時通過系統平臺將商品遠銷國外。此外,未來自貿區承擔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保稅商品的展示,在這里消費者可以看到品種豐富的進口商品,很多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
此外,證監會近日也發出公告,在自貿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區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立非居民個人境內投資專戶,開展境內證券期貨投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按照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期貨投資;在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個人可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期貨投資。
目前,上海自貿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未來是否將會“擴容”?對此,戴海波表示,“眼前還不著急,但會有長遠的考慮”。戴海波說,目前上海自貿區主要發展大方向是“接軌國際”,因此國際上一些新的規則和體系都還要進行研究,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改革。“對上海自貿區來說,我們還有許多新的課題要去做。”
(裘穎瓊 程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