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受困資金鏈 國十條降費杯水車薪

                2012-12-28 08:4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流通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1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降低流通費用10項政策措施,降費減稅成主基調。

                  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王之泰在第六屆中國北京流通現代化論壇上對解決目前高流通費問題時指出,降費減稅各項政策都不再新鮮,一直難以執行。物流企業依然在低毛利和高成本之間掙扎,資金鏈困擾大多數企業。

                  這一系列矛盾在深圳農產品(000061.SZ)身上表現最為突出。農產品是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龍頭,在全國擁有28家農產品實體批發市場,5家網上虛擬市場,2011年,公司農批市場實現交易1060億元,占全國農批交易量的7%。

                  但從財務數據來看,農產品的現金流嚴重不足。今年前三季度,農產品經營凈現金流入僅為560萬元,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79億元,但如果刨除政府補助、拆遷補償等營業外收入1.17億元,以及參股公司的投資收益0.88億元以外,公司實際屬于經營虧損狀態。

                  農產品投資者關系部人士表示:“國十條政策目前都是意向性政策,具體執行涉及多個行政管理系統,具體很難預測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實質性利好。”

                  為了補充公司的現金不足狀態,農產品已經不得不展開其它的籌錢渠道。今年5月份,農產品擬以5.46元每股的價格進行增發股份,募集資金25億元,用以投資天津和廣西兩地農產品物流中心項目投入20億元,同時歸還銀行貸款5億元。今年10月25日,農產品還發行了2012年度第一期5 億元短期融資券。

                  此外,農產品開始初步轉讓旗下資產權益套現。今年下半年以來,該公司旗下深圳市農產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東盟國際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引入戰略投資者,分別獲得新增資金3.33億元、1.04億元、1288萬元,此外由投資方代償還青島青聯4400多萬元的債務。

                  目前,農產品尚有13個批發市場在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可見一斑。此次國十條確定明年開始免征三年農產品批發市場土地使用稅、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減免鮮活農產品運輸過路費等。

                  平安證券分析師周建星認為,中國流通總費用占GDP比重高達 18%,遠高于美國的8%。

                  農產品的困局或許靠一個“國十條”還難以緩解。王之泰認為,根本出路是解決流通環節多頭管理的問題,物流行業實施大部制管理,目前的行業主管部門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物流行業發展需要。

                  (王志靈)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