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45天速成雞大起底 藥檢比率不到千分之一
不過一個事實是,粟海集團確實關注到藥殘的問題,特別是抗生素。“過去雞用抗生素,現在粟海提高了用藥標準,要求大家減少用抗生素的量,以防疫為主。”老趙告訴記者。對于記者減少用藥雞能不能順利養到出欄的疑問,老趙說這是個管理程序的問題,對雞舍的溫度、通風、養殖環境都有要求。“前幾天還統一開了會,給我們農戶做技術講解。”老趙告訴記者。
相對于一些小養殖農戶用藥以保證雞只的成活率,粟海一些大的養殖農戶對用藥要謹慎得多。蘇成告訴記者,白羽雞養殖用藥是最次的方法,最不容易起效,現在養雞要以預防為主,其所工作的雞場養殖的雞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20-30天是雞生長最關鍵的時期。”蘇成告訴記者,此時白羽雞中的母原抗體逐漸消失,雞容易生病。“這段關鍵時期我們都是以預防為主,比如給雞喂養營養藥金維壯,只要做好預防,雞并不需要用到抗生素。”蘇成稱。
就白羽雞養殖過程中是否有藥殘以及病菌等潛藏食品安全問題,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的工作人員則稱,協會對于會員沒有強制性權利,而養殖用藥等問題則涉及到飼料協會、獸藥協會和獸醫協會等。
在這條監管鏈下,作為白羽雞進入消費者口中最后的把關者,肯德基如何考評供貨商的供應鏈,其內部的風險監控體系又是如何確保雞肉的安全的?對于這些疑問,肯德基方面并未回應記者,僅表示讓記者參照其此前發布的聲明。在7日發布的聲明中,肯德基僅簡單提及“進入肯德基的所有雞肉原料都需要經歷政府、供應商及肯德基等多道監測防線。肯德基會繼續督導所有供應商,不斷強化管理,消除公眾對食品安全隱患的不安,并且持續汰弱留強,將風險管控到最低”。
“市場雞”猛于“合同雞”
檢疫監管成擺設?
相對來講,無論是粟海還是大成,其產業鏈監管盡管仍有風控隱患,但管理還屬比較嚴格。民盛雞專業合作社一位李姓養殖戶介紹,“大成有追溯制度,我們養的雞資料都會上網,只要是大成食品,在網上都能查到具體信息,如誰養的雞。我們的合同是一年一換,那時會過來給我們和雞棚照相,然后把養殖戶信息直接登在網頁上去。”
這些合作簽約的“合同雞”情況比起“市場雞”的確是要好一些。記者還采訪了一些“市場雞”養殖戶。一位養殖規模在2000只左右的農戶王生(化名)告訴記者,他養的雞直接銷售給當地菜市場的雞販子,45天出欄時雞可以長到6斤左右。用藥和飼料都是自己選擇,比如用藥基本就在八九次左右,如果雞生病,還要增加用藥。王生還提到,現在的雞不比前幾年,更不好養了,“不給藥就來病”。他養雞近二十年,早前不怎么用藥,如今用藥了也不好養。他認為不是雞苗的原因,“可能是氣候不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