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養老錢被買華夏基金 一年縮水1萬多

                2012-07-17 09: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本以為10萬元養老錢存定期一年后,會有3500元錢的利息,不曾想非但沒有利息,連本金都收不回來。昨日,家住武昌的沈先生致電本報訴說這一怪事,“到銀行網點咨詢才得知,一年前的定期存款被買了基金,目前賬戶上的金額只有85794元。”

                  沈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他父母在武昌文化宮附近的私房拆遷,得到了政府10萬元的補償款。家庭并不富裕的老兩口商量著用這筆錢來養老,他們于去年7月14日拿著10萬元到某銀行武昌支行辦理了定期存款業務。隨后,老兩口就搬回孝感農村老家。

                  沈先生盤算著父母這一年下來會有3500元的定期存款利息,剛好可以拿這錢來還他自己本月的信用卡。跟父母商議后,沈先生決定將一年前存入銀行的10萬元存款的利息取出,然后將本金存成3個月的定期。可前日上午,沈先生來到該銀行一網點取錢時,發現銀行卡里的錢取不出。經工作人員查證后,沈先生得知,一年前銀行工作人員為父母辦理的并非定期存款業務,而是拿10萬元買了基金。“本該有的3500元的利息成了泡影,本金也倒虧了14000余元。”沈先生大吃一驚。

                  當日下午,沈先生又來到該銀行武昌支行,看當初的定期存款為何突然“變身”成了基金。沈先生找到了一年前的業務操作員葉凱,要求他拿出一年前該項基金的風險評估、合同原始底單和購買該項基金的基本操作流程。葉凱的答復是,原始底單在銀行網點主管處,當日為周末,銀行主管沒上班,并且只有戶主本人持有效證件才可以查詢該賬戶的相關信息。

                  昨日上午,沈先生與父母一道,再次來到武昌支行,大堂經理呂愛民和葉凱接待了他們一家。記者在沈母出示的一份證券業務回單上看到,去年7月14日,沈家10萬元購買了證券名稱是華夏收入、代碼為288002的基金,交易名稱是基金定期定額簽約信息變更,沈母余香梅在單據上簽字。

                  “父母壓根不知道自己買的是基金”,沈先生還說,他父母均為殘疾人,分別持有精神類三級和言語類二級殘疾證。為何工作人員當時不按照老人的意愿辦理定存業務?沈先生懷疑這其中有問題。

                  經大堂經理呂愛民查詢,10萬元的基金一年后虧損后,賬面余額僅剩85794元。他稱,會將此事詳細經過向相關主管領導匯報,并盡快妥善解決。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