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股災重創全球保險業 巨災致賠超千億美元
盡管國內資本市場上四大保險公司的財報要等到3月中下旬才出爐,外界對年報的預期似乎已經不抱有太大的希望。過去的一周里,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安聯集團、友邦保險紛紛發布年報,不佳的業績表明保險業正處困境,不僅中國如此,全球亦如是。
2月24日,在經歷過美國次貸危機后于中國香港重新上市的友邦保險,其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公司實現純利為16億美元,同比下滑達到41%,友邦因此歸咎于去年的股票市場大幅下調。
在歐洲,2月23日瑞士再保險發布年報顯示,其去年凈利潤僅為26億美元,瑞再的財產和意外險業務運營收益大幅下滑48.1%;人壽與健康險業務也大幅下滑近50%;與此同時,德國慕尼黑再保險披露的年報也顯示,該集團去年盈利只有7.1億歐元,相對2010年的24.3億歐元縮水更是高達七成,利潤降幅比瑞再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海外的保險公司去年業績不好是因為受到全球巨災的影響,那么國內的保險公司預期中的業績則是受到自身股災的影響,我們預計全球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夠取得正增長,尤其亞洲的保險公司業績會更差一些,歐美保險業稍微要好一些。”2月28日,中國香港的保險業資深分析師王哲基受訪時分析稱。
巨災致賠超1000億美元
在業已公布財報的全球保險上市公司中,本報也發現,除了上述三家凈利都出現大幅下滑之外,德國安聯保險的業績則算是可喜,其財報顯示,2011年該集團營業收入達到1036億歐元,較歷史最高紀錄1065億歐元下滑2.7%,經營利潤為79億歐元,與2010年相比,符合此前預期的75億-85億歐元,符合預期,但是同比下滑約為4.6%,不過全年凈利為25.5億歐元,也比2010年減少了將近一半。
據今年2月達信保險經紀公司發布的全球保險市場去年第四季度簡報數據顯示,由于去年日本地震、澳洲水災、新西蘭地震以及下半年的巴西和泰國的洪災,導致2011年全球自然巨災保險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而根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和災害流行病研究中心1月18日在日內瓦聯合發布的數據,2011年全球發生有記錄的重大自然災害造成3660億美元經濟損失,保險業的賠付僅為三分之一。
瑞再年報顯示財產及意外險運營收益為13億美元,并使得此項業務的綜合成本率達到101.6%,上浮達7.7個百分點,其中,顯著自然巨災負擔在其中就占29.6個百分點。
在去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中,作為全球兩大再保險巨頭,慕尼黑再保險和瑞士再保險僅此次巨災就分別損失達15億和12億歐元之巨,安聯保險集團則受日本和新西蘭地震、澳大利亞和泰國洪水以及美國龍卷風災害的影響,2011年理賠金就高達18億歐元。
國內險企業績不樂觀
歐洲險企難逃全球頻發的巨災損失,國內險企在承受自然風險損失上也避無可避。
據記者了解,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太平再保險在此前發布的截至去年底未經審計的年報更是顯示稅后虧損估計約為9400萬港元,這也是太平再保險自1980年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經營虧損。
為此,中國太平稱,太平再保險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導致賠款支出大幅增加,2011年太平再保險為全球范圍內的自然災害,包括泰國水災等毛賠款達4.8億港元,同時由于中國內地及香港證劵投資市場于2011年期間大幅下跌,投資收入也因此而減少,預期該集團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年度綜合盈利將大幅低于2010年同期的綜合盈利。中國太平還表示,2011年底進行續期的再保險合約業務,無論其區域或險種,續保的價格均有所上升,續保條件及條款亦有所收緊。
“歐美保險公司在去年遭受的損失主要是在巨災賠付上,如果不是巨災,相信國際保險公司的財報要比國內的保險業來的好得多,盡管現在國內保險上市公司還未公布年報,但是以此前監管部門公布的數據,全行業平均收益都不到4%,國內險企年報業績并不樂觀。”3月1日,海通證券一位保險分析師如是表示。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目前國內保險業發展的瓶頸還是由于財險業務過度集中,壽險業務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目前國內的財險公司超過一半的業務都是在車險業務上,而其它業務占比和發展速度都并不快,尤其是國內巨災保險都沒有推出,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盡管保險業已經做了很大的賠付,但是比例卻遠沒有國際保險業在去年為全球風險賠付的那么高,壽險業的風險則是向市場銷售的都是并不能吸引消費者的高價低質分紅保單,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也過于狹窄,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太大,如果這些瓶頸得不到突破,保險業也恐難回避“靠天吃飯”的僵局。
相關新聞
更多>>